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019-03-20 22:15:58)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论语》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古时15岁以下统指“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堂堂七尺男儿”。君主临终前嘱托老成持重的大臣辅佐未成年的幼君称之为“托孤”。
      “寄百里之命”,寄在此处也就托的意思。“百里”在这里是指代一个国家或一个诸侯国,“命”则是指国家政令,也就是说在托孤的同时,将国家政令也交到受托的大臣手中。
      本章的译文是,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注释,“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也就是说君子必须才德兼备,其才能辅君摄政,其德行在面临国家安危的大节之时,即使失去生命也不可夺其志。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不能称之为君子。
      接着朱熹对“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两句是这样注释的,“与,疑辞。也,决辞。设为问答,所以深着其必然也。”朱熹认为这是设问回答,目的是为了表示深切的肯定。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两句话都是肯定句,“君子人与”赞君子之德,“君子人也”赞君子之才。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于本章有这样的注释,“盖才有穷时,惟德可以完整无缺,此非重德行而薄事功,实因德行在我,事功不尽在我。”很精辟!并以史可法、文天祥为例,“心尽力竭,继之以死,而终于君亡国破”,不能称之为无才,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能不称之为君子吗?所以此处对君子评价的关键是其志“不可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