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019-02-12 22:03:24)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今天开始进入《论语》第七篇《述而篇》,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于本篇的注释是“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也就是说这一篇内容多是记录孔子他们自谦和教导别人的语言,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一些事例,对于教育和启发学生们是很有帮助的。
      “述而不作”,朱熹的注释是“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述就是传述的意思。作则是创作的意思。
      “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朱熹的注释是“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他采用《大戴礼记》的说法,认为老彭是殷商时代一位喜欢传述古事的“贤大夫”。有人认为此处老彭是指彭祖,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又称彭铿,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到了西汉,相传“长年八百,绵寿永世”,刘向《列仙传》把彭祖列入仙界,后逐渐成为神话中的人物。也有人认为“老彭”指的是两个人,分别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窃比”,朱熹注释为“尊之之辞”,窃可以理解为私自、私下的意思,显示降低自己的地位。
      “我”朱熹注释为“亲之之辞”,表示与老彭处事之法相近,以示亲近。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是自己去重新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与老彭相比了。”
      对于“述而不作”是自古以来群多学者争论比较多的。朱熹的注释是“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可不知也。”就是说一方面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周礼,推行传承先王之道,“述而不作”可以说是事实;另一方面孔子虽然自谦不敢与圣人相提并论,但是其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比很多创作者要大的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之所以孔子会说自己“述而不作”,是由于“道”并不是由某个人创造出来了,而是始终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仅孔子,所有哲人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对“道”进行解释或转述,都只能做到“述而不作”。
      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也是后世诟病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认为正是其过于保守的一面,对于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