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018-12-31 11:05:36)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就是宓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30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小孔子49岁)。曾在鲁国做过官,鲁国君主曾任命其为单父宰,派他去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

      “斯焉取斯”,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君子的德行。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故夫子既叹其贤,而又言若鲁无君子,则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德乎?因以见鲁之多贤也。”意思就是孔子在评价子贱时,一方面在感叹子贱的贤德,另一方面也在表达鲁国多贤人的意思。如果鲁国没有君子,那子贱的贤德又是取法于谁的呢?孔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当时已经有人认为鲁国没有君子了。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是周朝礼乐的起源或集大成者,从孔子回答可以看出,即使还有君子贤人,但是也不会太多,鲁国文化的之根本——周礼已经没落了。这也正是孔子一生致力在做的事,教化众人,复周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