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018-12-27 21:14:11)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几谏”,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几,微也,微谏,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意思就是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必须去劝谏,但是要注意态度,必须和颜悦色、轻声细话,不要引父母的不悦。几在这里的意思好态度。还有一种解释,将“几”也做“微”解释,但是是微小的,就是说父母如果有过错,一定要在其最初有苗头的时候就及时劝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劝阻父母过错的扩大。
      “又敬不违”中的不违一般都解释为不违背自己劝谏的初心。也有人解释为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与前后文衔接上不是很通畅。
      “劳而不怨”的“劳”字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此处“劳”是“忧”的意思,“劳而不怨”的意思就是(对父母不采纳你的劝谏)应当忧虑,而不应该埋怨。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劳”是辛劳的意思,“劳而不怨”就是一遍遍劝谏也不辞辛劳。朱熹对“劳而不怨”引用了《礼记.内则》中的话“与其得罪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也就是说与其让父母得罪周围的乡党邻里,宁肯自己犯颜苦谏,如果招致父母发怒,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敢生气埋怨,始终保持恭敬孝顺的状态。这不止是不辞辛劳,也包括了不埋怨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种类比较多,挑一种比较常见的吧。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婉言劝谏,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已的意见,仍然要恭敬的继续劝谏,应该以忧虑的心态对待此事,而不能由此产生埋怨。”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本章最需要表达的是,即使是你的父母也一样会犯错,而对于错误的正确态度,才是一名君子在求学过程需要不断去提高和完善的。而后世儒家对于孝的标准的不断僵化、教条化,甚至产生的所谓的“愚孝”,是真正的君子必须警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