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18-11-19 18:51:10)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对于当时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据说李悝和吴起都是他的学生。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是贤者的意思。贤贤就是尊重贤者的意思。 
“易色”,有多种解释,第一种将色解释为女色,“贤贤易色”就是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或者看重贤德之人而轻视女色。 第二种,认为色是指态度,看法,贤贤易色是指遇到学问和道德修养较高的贤者,就会肃然起敬,认真的对待他。第三种,是杨伯峻先生的看法,他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对妻子,要看中品德,不要看中姿色。
“竭其力”,尽力、努力去做。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关于竭其力,提出了不要过分,举了一个对联的例子,“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很有意思!
“致其身”, 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为君主做事,要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
后面几句的解释,整理一下就是,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尽职尽责;同朋友交往,能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是有学问的人。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