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书店——上海钟书阁

标签:
文化 |
上海钟书阁书店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北路900弄,即泰晤士小镇内,一个充满英伦风情的小镇,书店两层,位于街角。优势一是街角的区位优势,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二是作为泰晤士小镇中的建筑风格,书店的二楼为坡屋顶,中心最高高度达10米,夸张的层高给人神圣之感,可加以利用,创造出特殊的空间体验。同时建筑内部还有一处原建楼梯,重新设计一个与“书”有关的楼梯。
让公共书店具有私人书房的自由
伟大经典书籍的智慧精华直接呈现在钟书阁的立面上,它们根本就是一种宣言,表明钟书阁就是商业化小镇上骄傲的文化旗帜。
一楼是书的迷宫。书店的主要空间为一块完整的方形区域,设计师将其划分成九宫格,亦为迷宫。格子间用深褐色木书架隔开,每个格子内部为一类书,九个格子之间以“门”用一条确定的流线相连接,其他相邻的格子间可用“窗”相联系,读者取完书即可坐在“窗边”阅读。立面橱窗部分一面为入口和展示橱窗,一面为一个宽阔的“榻”,读者可约三五好友盘坐其上,品读畅谈。九个格子顶部分别饰以九个女神像,更增添几分书海的神圣氛围。
富有人文情怀的钟书阁是万丈红尘中一片宁静桃花源。它不仅要唤醒新华书店的站读记忆,更要将书店和书房联系起来,创建那种闲适但愉悦同时被书海所包裹的阅读体验,让公共书店具有私人书房的自在和自由。首层的主要空间被书架格成九间书房,每间书房按书籍门类设置,但它们更有不同的生活主题,因为书房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阅读场所,书房是阅读、品茗、小酌、咖啡、交心,更或者读到会意处嫣然一笑,看到知己会心颔首的领地。于是九间书房组成了书籍的迷宫,指引路径的是澄净人心的知识。
无论如何,首层展现的是我们或多或少有些熟悉的场景,它的不同精致角落将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书的微妙关系小心翼翼地揭露出来,或将这些关系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不过,我们的内心中还需要一种阅读,因为我们不仅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也需要在阅读中慰藉焦虑的灵魂,我们也许需要一个更纯净的场所让阅读变成一种修炼或者是升华。那就是钟书阁二层,书的天堂。
二层主要空间为坡顶的高耸空间,设计师希望将其加以利用,创造出特殊的空间体验。设计师再次借助了书架——这一书店的必需品作为隔断,围合出中心的图书“圣殿”,“圣殿”内部以镜面和白色为主,弧形的书架将整个空间包裹,“圣殿”的顶面是镜面,书架后靠板亦是镜面,置身其中,仿佛坠入时空中的书海,亦有通天之感。“圣殿”外围是一圈走廊,外层亦为书架,上以书画册为主,内侧的黑色镜面上则用于挂各种画作。在这个人间天堂中,钟书阁不仅提供了极致的阅读体验,还为小型图书展提供了一个极致的展示空间,而这个空间背后,更隐藏了一个沪上最雅致的画廊,于是钟书阁在不经意中由书的天堂而入艺术的天堂。
设计师在二层用极致的白构建了这个理想的、纯洁的天堂,你无法用言语去精确描述。当你通过书本堆积的楼梯登上后,你或许会长长吐口气,坐在地上,有点讶异,但更多是喜悦,触手就是仿佛飘浮在空中的书籍,闻到的是沁人心扉的书香。但人们在这书香满堂的空间里阅读的已不是文字的追逐,而是某种心灵的感应。当你浸润在知识的大海之中,会发现阅读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本能。而你更明白了书籍是一种媒介,让你和久已遗忘的灵魂有了重新认知的机会。
以书为梯和立面玻璃上的人文印刷
联系书店一、二层空间是书籍阶梯。地面用书铺满,上面盖以玻璃,读者可自由地漫步在书海之上,四周墙面亦为书籍,设计师匠心独运地成功将地面的传统功能消解,使其亦成为书的容器,联系一、二层的楼梯也作为了书的容器,正面、反面均作为书架,亦放置各类书籍,漫步其上,可真正体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名言的意义,楼梯上方屋顶,设计师加以哥特式的梁架作装饰,丰富了原本单调的屋顶。设计师将平庸的楼梯间改成书的圣殿,在这里礼赞的是书籍和它们背后凝聚的智慧。书籍不仅成列在两厢,更铺就在地上,你必须轻轻地踩在上面,不自觉地表现出对书籍的敬意。圣殿后面是被书籍所包裹的咖啡馆,这个幽深的一角正遥契历史上著名的左岸花神咖啡馆,它们分明有着心意相通的渊源。
立面的设计更是有趣,一侧立面,设计师将门面原有普通玻璃换成印有各类人文科学知识的印刷玻璃,并加上悬挑向前的拱形雨棚和写有“钟书阁”三个字的匾额,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另一侧,设计师用同样的印刷玻璃将门和橱窗以相同的形式包裹。经过设计师的改造,钟书阁的立面在增添格调的同时大大增加其辨识度,夜幕降临,一座充满文人气息的书店放出智慧的光芒,诚邀爱书之人来品读。
在钟书阁,徜徉于书海间,抑或细品一杯咖啡,时间仿佛静止。设计师将古代和当下的美好阅读体验精心地联系在钟书阁之上,阅读钟书阁的设计匠心根本就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知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