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imon
sim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61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鞋王的野心----百丽的垄断

(2012-06-11 08:29:07)
标签:

管理

文化

分类: 管理

鞋王百丽的下一站,是垄断中国体育用品零售业,一个只有做大才能胜出的行业。“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如今,凡是有人路过的地方,怕是就有百丽。

挑剔的大都市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一双百丽产品,因为它拥有中国品牌女鞋前10名中的4个自有品牌。在收购森达后,男性顾客也跳不出百丽的手掌心。接着是童鞋和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中低端女鞋,百丽对一个空白点都不放过。但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寡头之梦的高潮出现在2012年3月底—继收购华南地区最大的运动品牌代理商领跑公司后,它又以8.8亿元人民币将耐克及阿迪达斯分销商Big Step公司揽入怀中。至此,在全中国的主要购物街上,购买体育用品的你选来选去,也避不开百丽的影子了。

 

在CEO盛百椒的带领下,百丽正将其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依靠遍地开花的渠道,实现资源整合与市场通吃,以赚取高额利润。最新的收购表明,已成为“鞋王”的百丽接下来要做“运动之王”,它在中国体育服饰市场的多年混战局面中,找到渠道整合与称霸的契机。

 

做大才能胜出

从广告投放的角度而言,百丽向来默默无闻。这家创立于1992年的本土公司从百丽(Belle)—一个女鞋品牌做起,涉足了鞋业从生产到零售的整个产业链,而它控制消费者的方式,除了产品工艺外,便是宝贵的零售终端。在中国大城市销量最大的百货商场,少则1/3、多则1/2的女鞋专柜都归属于百丽。从本质上说,百丽早已超越卖鞋者的身份,它是一家与国美无异的零售连锁公司。这在它涉足运动品牌代理后尤为明显。

2006年百丽已拥有4000多个销售网点,正是自营网点带来的盈利使盛百椒意识到,应该充分发挥这个商业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他把目标对准了运动品牌代理,“这是低风险行业,仅涉及分销零售环节,开即赚钱,耗费资源较少”。以一年开张上千家店的速度,百丽成为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最大的代理商,它还代理了李宁、锐步、 Kappa 等运动休闲品牌,这些品牌无一不是看中其多如牛毛的渠道网点。

“在体育用品零售行业,不太可能有新增的分销网络,因为网络都已被控制完了。只有不断做大,才有胜出的概率。”分析人士这样评价百丽的扩张,而 2009年的库存压力以及之后的低利润给它带来“通吃”的良机。

对体育用品行业来说,北京奥运狂欢最后充满了悲剧色彩,并促成行业进入了最痛苦的调整期。对奥运效应过高的期望值造成前期备货太多,当库存增长之时,各个企业只能大打价格战,这一年里,从耐克、阿迪达斯到李宁、安踏,无一不受到重创,经销商的净利润也从几年前的10%左右下降到4%~5%。整个2009年,中国体育用品代销商都陷入了“去库存化”的噩梦,百丽也不能幸免,它在2009年上半年关闭了300多家位置不佳的店铺,并进行内部运营能力整顿。

但百丽远非最惨的。为了对抗百丽这样的全国性经销商,2007年,深圳领跑公司与其它3家区域性同行组建一个联合体集团,同样由于过分押宝奥运这个市场利好,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2008年底这个集团解散。

这个行业并非盛百椒想象的那么平静,与鞋类业务相比,运动饰品业务易于上手,但毛利率也很低。按照2011年百丽财报,集团总销售额为289亿元,其中来自体育用品的贡献仅为104亿元。要提高收入,只有不断扩张,但市场的饱和使百丽很难再找到最佳地点进行拓展。此时实力不佳者的退出带来了机会。

在内部管理优化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告一段落后,百丽开始大举收购。领跑弥补了百丽在华南较薄弱的渠道体系,而拥有600家门店的Big Step使它在部分地区形成垄断之势。2011年底,百丽在体育用品市场已拥有14950家门店,超出了其鞋店数目,相比之下,李宁、安踏的布局也仅在8000家门店以下。行业的渠道集中度日益提高,百丽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宝胜占据了阿迪达斯中国整体销售量的70%。

 

合作还是控制

对于百丽的强大,阿迪达斯和耐克有些坐卧难安。2009年它们就清楚地领教到渠道代理商做大后的弊端。两大国际巨头是代销商的“金主”。与本土品牌热衷于自建专卖店相比,国际品牌在中国一直采用分销模式。由于之前竞争分散,代理商的整体力量不强,他们完全被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强势品牌所把控,缺乏议价能力。但随着大代理商出现,双方的力量对比改变了,品牌商开始陷入被动。它们之间的矛盾在2009年激化,谈判桌前最常发生的一幕,是经销商要求打折销售,以摆脱库存压力,而品牌商则从品牌形象的角度,否认这样的做法,担心此举会使自己的品牌与本土品牌同质化。

矛盾升级中,双方展开了博弈。耐克取消了多家省级经销商的代理权,阿迪达斯也展开一系列的“削藩”动作,动刀的对象包括百丽,同时它鼓励两家以上的代理商参与竞争某个区域的代理权。而另一方面,百丽等通过收购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以增强与品牌公司的谈判筹码,并逼迫其降低供货成本。

攻守互换中,外资品牌意识到与经销商打硬仗并不可取,因为它们更大的威胁在于本土品牌。由于一线城市日益饱和,体育用品商都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市场,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渠道也不断下沉,但显然它们不占优势。“现在往下级市场开店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地方本土品牌比我们做得更早,而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顾客对它们较认同。”阿迪达斯高层表示。此时,大经销商的扩张和运营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阿迪达斯重新审视了与经销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整合流程,将经销商的生意融入自身的运营体系之中,共同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意愿,同时为经销商提供培训,保证其库存最优化,实现更好的利润,确保专卖店处在最佳的运营状态之中。

从控制转向合作,这种微妙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体育用品经销商的崛起,也更有利于行业的成熟发展。但这并不表明百丽面临的挑战比以前小了,在强化规模优势之后,提升终端的质量和盈利能力是一大门槛。

从女鞋、男鞋、童鞋,到运动用品、电子商务,百丽的触角似乎无处不在,如何让这愈发沉重的身躯轻盈地奔跑向前,这时时考验着盛百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