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配乐诗歌:不煞风景  诗/梁平 诵/雨音

(2010-02-22 21:55:02)
标签:

配乐诗歌

织锦

嘉陵

梁平

雨音朗诵

文化

分类: 美文之声---聆听雨音

               http://s13/small/539cac07t8030e215686c&690 诗/梁平 诵/雨音" TITLE="配乐诗歌:不煞风景  诗/梁平 诵/雨音" />
                                          http://s1/small/539cac07t8030e346abb0&690 诗/梁平 诵/雨音" TITLE="配乐诗歌:不煞风景  诗/梁平 诵/雨音" />

                            不煞风景

                               诗/梁平 诵/雨音 

 

                            所有的风景都不能永远
                      层林尽染,在山的背后坐守天边的落日
                      而山可以无动于衷,可以依次优美
                      慢慢消解,把折叠的心情打开,铺成织锦
                      剪一截给嘉陵,再剪一截给长江
                      以后就顺其自然了,放弃或者坚持

 

 

                      只要头上的天空还在,有鸟飞
                      只要太阳明天照样爬上来,有温暖
                      只要凡高的向日葵不死,有色彩
                      只要山水以外的蔚蓝健康快乐,有海啸
                      那么,可以把手平放在胸前
                      做一次深呼吸,从一数到无限

 

 http://s14/bmiddle/539cac07t8030f1762fcd&690 诗/梁平 诵/雨音" TITLE="配乐诗歌:不煞风景  诗/梁平 诵/雨音" />山成为风景还是山,水成为风景还是水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成为自己


 

            

派派网聆听地址:

http://my.piekee.com/audio/WkU0EATk3ag=.html

 

作者档案:

梁 平(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四川省作家协会

邮编:610012

 

稿件交流厅:liangping1617@sina.com 

平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87276144

 

注:照片是2009年于广西桂林  除了本人照片,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 

---------------------------------------------------------------------------------------------

                       从残缺中回归自己
                                          ——梁平《不煞风景》阅读影响
                                                                           辛泊平

    哲人说过,认识自己。似乎很简单的事情,但千百年来,除了那些先知和圣人,却鲜有做到的人。于是便有了若干的宗教和哲学,以想像的方式、逻辑的推理演绎出版本不同的人类学来。然而,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它依然潜伏在黑暗中,时不时折磨那些执着于意义的灵魂。但是,如果抛开那些大而无当或云山雾罩的理论,见心见性,一些诗人的只言片语倒能切中肯綮,一下子抵达问题的核心,呈现核心的秘密。梁平的《不煞风景》即是这样的作品。
    诗人没有一上来便拎出那个缠人的问题,而是先从风景的基本元素入手,以组成风景的山川的自足映照人之意义上的风景的虚幻。我们赞美风景,为之陶醉,但很少想到构成风景的单一元素;打动我们的其实是风景元素的有序组合和叠加。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有这样的觉悟,诗人才能接受“所有的风景都不能永远/层林尽染”、“山可以无动于衷,可以依次优美”的遗憾,才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意愿“把折叠的心情打开,铺成织锦/剪一截给嘉陵,再剪一截给长江”,从而完成心灵空间上的另一种风景和意义,而那时,不管是放弃还是坚持,一切都“顺其自然”。因为,我们还原了万物本原的面目,那些山愿意葱茏便葱茏,愿意荒芜便荒芜,一切都是本性,它没有义务按照人为的意义去改变自身。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风景的有无,见证者不是人的眼睛,而是造化;人有无价值,言说的虽然是尘世,感受者还是自身的灵肉。
明白了人生的悖论,诗人才会达观如是:“只要头上的天空还在,有鸟飞/只要太阳明天照样爬上来,有温暖/只要凡高的向日葵不死,有色彩/只要山水以外的蔚蓝健康快乐,有海啸/那么,可以把手平放在胸前/做一次深呼吸,从一数到无限”。这是何等的逍遥,只要有生命的基本元素和基本色彩,那就有生命的理由和艺术的惊喜。记得昆德拉的小说中就曾经表述过这样被圈子抛弃后的人生困惑,那其实是一种盲从和焦虑,是一种给被人看的意义。而在梁平这里,生命是自足的,它无需进入某个序列,由那个圈子赋予个体社会的意义,因为,存在本身已是意义。
    认识自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发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恰恰相反,真正的认识自己应该是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残缺。正如史铁生所说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残缺,才有可能敬畏上帝的完美,才有可能谦卑地领受命运,虔诚地善待生命。因为,既然人生残缺如斯,我们就没有理由再去自欺,非要弄出什么冠冕堂皇的价值去粉饰什么,回归自我,“自己成为自己”,也就智慧地回答了那个恼人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