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绿--广绿玉(转帖)

(2010-11-12 08:33:57)
标签:

广东

广绿石

工艺美术品

绿色

文化

分类: 诗书画印
 

    不少见过广东绿的人都说广东绿是一种“罕见的奇石”,广东绿之“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http://s7/middle/539c7702g94d050c78036&690

http://s14/middle/539c7702g94d050e6049d&690

http://s15/middle/539c7702g94d05113e0ae&690


    一是色奇。已故著名篆刻家方去疾先生在一篇他本人所写的发表在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书法》杂志上题为《印石名品简介》的文章中写道:“绿色石章最为少见,此石(指当期《书法》杂志封面背后标着产自辽宁的照片上的艾叶绿印石)既有绿色,又有冻地,虽然石性较涩,仍为石中奇品”。方先生之所以推崇绿色的印石,是因为在自然界里头,绿色的石头虽然也不少,如翡翠、孔雀石、绿松石等,但这些石头多为玉质印材,真正能让篆刻家自己亲自操刀刻字的质地不太硬的绿色印石却很少,单一绿色或界线分明的二色绿石特别是带冻地或者全冻的绿色印石更是少之又少。这不仅在主要以白、红、黄为基本调子的中国四大名印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中罕见,而且在新开发的颜色同样丰富多彩的印石新产区中也不多见,以同样带绿色的长白石为例,正如蔡国声先生在《印章三千年》中指出的那样“长白石中纯体冻石和单一色彩的冻石是比较少见的……它的各色花冻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丶形态和花纹丶斑点, 但大多数则是分辨不清什么颜色的五色石” (见该书第178页).广东绿作为绿色玉石的大家族.在个不同色相的绿色和界线分明的二色(将其截开一分为二时,实为单色). 广东绿不仅品种繁多(就目前所知,已不少于五六十个品种),而且基本为单一绿色且具不同色相的品种众多.称广东绿为“石中奇品”是当之无愧的。
    鸡血石从历史上被人们认识的那一天开始就被人们奉为“石中奇葩”并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人们所以喜爱鸡血石,与其鲜艳的颜色是分不开的。广绿石虽非红色,但在颜色的鲜艳程度上,也不逊于鸡血石和翡翠。由于颜色鲜艳,有香港四怪称号的李英豪就曾呼吁人们不要把产自肇庆广宁的广绿石当作翡翠.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曾有机会陪同广州美院林丰俗、郝鹤君两位教授到广宁县玉雕厂参观,在参观期间,当时任玉雕厂厂长,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欧阳良矩先生向也是他的良师益友的两位教授介绍,曾有一位科威特的客人愿以极高的价钱要购买一方广东绿“青山积雪”印石的情况,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不明白那个不懂篆刻甚至不懂玉石的科威特人为何要掏这么多钱干此傻事。看着大家满脸的疑惑,林教授说:“是呀,科威特到处是石油,科威特人很有钱,但科威特也到处是沙漠,极少草地和树木,很难见到象征生命力的绿色。买一块绿色的石头摆在家里,就像在家里种了一棵不用浇水的树木一样,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可见在注重环保,崇尚绿色的今天,人们喜爱和收藏广绿石,已不仅仅是实用的问题了。
        二是纹理图案奇。如果你把挖掘出来或者拾获得到的一块广绿石(除少数净色品种外)截开,经打磨抛光上蜡后,都会清晰地看到不同的纹理图案,象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特别是“正品”水白云母岩型的广绿石更是如此。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水白云母岩的颜色繁多,以不同深浅的绿色和黄色、乳白色为主,也常混杂其它颜色。水白云母经X光粉晶分析,5.45—1.96衍射线表现很强烈,并富含钾、铝。镁水白云母岩含MgO13.75—23.84%,并含钪、钛、钒、铬等元素,颜色以灰色为主,与水白云母岩共生一起构成美丽的多色体。”(见凌井生《广绿石的矿床地质与工艺特征》)。广绿石中的这些纹理图案,不仅每一幅都是自然界鬼斧神工创作出来的绝无雷同性的“天然石画“,而且在种类上也特别繁多。按颜色分,既有单色、双色,又有多色乃至五彩纷呈的;按呈象分,既有点线为主的,又有点、线、面结合的;既有动物的、植物的、又有人物的、景物的……从体面积的大小看,不仅较大块的广绿石是如此,连只有方寸之大的印石也是这样。因为如此,印材中也就有了“青山积雪”、“碧海云天”、 “流星雨”等等美丽的名字。
         三是质奇。前面已经提到,有些广绿石的颜色十分丰富多彩,鲜艳美丽。由此可以推断广东绿的质地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除净色的品种外)。质地的复杂多样,对于截取印材和篆刻印章来说,也许不是件好事,因要考虑工作的方便和可刻性以及表现效果的问题。然而对于玉雕工艺来说,这一种多样化的材质却对“巧雕”工艺的设计、想象以及雕刻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艺术品的设计制作者可以根据材料颜色的丰富性,质地上或粗或细,光泽上的或明或晦等,匠心独运,巧妙安排,粗工细活地设计制作出贴近自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这样的材质制作出来的工艺美术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加上材料特别珍贵难得,构思特别独特,工艺特别精湛,那则更是珍贵的工艺美术品了。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欧阳良矩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制作的广绿石工艺美术品“石谷群蛙”座件,虽然用材并不是广绿石中最珍贵的冻石,甚至除几个青蛙部分是较珍贵的绿石之外,大部分都是粗糙的围岩成分,然而却一举夺得广东省工艺美术金质奖,就是个证明。
    此外,有些广东绿的原石不仅质地奇特,颜色艳丽丰富,且有一定的造型,这样的广东绿原石不须雕刻,经锯平底部,打磨抛光上蜡后就是可供观赏的很好的“奇石”摆件,这也是广绿石的奇特之处。(本文是一位研究了广绿30年老人家最后留给我们的文章希望他一路走好) http://home.zgzkw.com/attachment/201011/9/88583_12893137490Wg0.jpg

http://home.zgzkw.com/attachment/201011/9/88583_1289313748AJbK.jpg 所谓“冻石”,在有关印石的行话里是指印石中有别于“硬地印石”、“软地印石”硬度适中(莫氏硬度2左右),最宜篆刻,外观上整体或部分呈马蹄糕的透明状的印石,某名家在《皎洁如月的印石水晶冻》一文中指出“其实印石中的透明者,大多是铝水化合物,与产坑积水无关……”蔡国声先生在《印章三千年》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在青田石,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的晴天冻石,如“灯光冻”之类,而蚀变不彻底,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则成彩色的印石品种。凡高硅低铝的青田石,硬度都在2度左右,石质较韧,低硅高铝的青田石硬度在1度左右,石质较脆,含水多的,便成冻色。” 在《广东绿的质量不及青田、昌化、寿山吗?》的帖子中,我们已经知道广绿石的“正品”(水白云母和镁水白云母)在化学成分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的含量方面与青田石的“冻石”是不相上下的,这也就是说,广东绿的“正品”就是我们在本帖子中要说的广东绿“广宁冻”。诺尔人工合成叶腊石矿物的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如果知道了一种矿物的化学成分,成岩的温度、压力等要素,要再造一种和这种矿物大致一样的“人工矿物”是不难的,即使是令印人深爱的“冻石”也一样。然而,实践早已证明,由于自然界鬼斧神工,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的本领确实太厉害了,人工合成矿物的技术尽管再高,也是无法合成与自然界天然生成一模一样完全一致的再造矿物的。这也是在玉石界有了“A货”、“B货”、“C货”之分,天然的玉石比人工合成的玉石更为珍贵的原因。鸡血石(包括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是大家都熟知的珍贵玉石,特别是它们中的“冻石”,更是人们灸手可热的贵重物品。通过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广绿石的“冻石”除了作为主要色调的“绿色”与鸡血石的“红色”有区别外,其他作为地色的各种颜色是多么的相似。如昌化鸡血石中有白冻鸡血石、黄冻鸡血石、彩冻鸡血石;广宁冻中也分别有白绿冻、黄绿冻、五彩冻绿……昌化鸡血石中有“大红袍”,有些“大红袍”印石的图案动感十足;广绿石中也有全绿冻石和图案动感毫不逊于鸡血石的流星雨、碧海云天等。“明末以后鸡血石都是作为印章材料而出现于市场的,因为这种石料稀有珍贵。天然的鸡血石色彩鲜红,再加上变化多端的“地张”作为衬托,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美丽图画,切割打磨精到后就是一种名贵的艺术品,无需作任何人工的雕琢。”(见蔡国声先生《鉴赏鸡血石》第20页)。珍贵的天然 鸡血石不能完全复制,广东绿“广宁冻”石不也是具有这种天生鲜艳颜色、美丽的图案和珍贵性与不可完全复制性吗?(参看本文煦片及上面几个帖子中的照片) 广东绿广宁冻所以特别珍贵,还在于它的储量非常稀少。日本印材方面的专家少林德太郎在他所著的《增补图说石印材》一书中说:“田黄、鸡血石、广东绿为稀品珍品中石中的同一品位。”,笔者认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广东绿“广宁冻”确实真的是珍稀品种的珍稀品了。 据719地质大队的勘查,蕴藏在广宁县木格、清桂两镇的“广绿石呈脉状,长度一般为15-59米,最长的130米,厚度0.2-2米,矿脉的产状有三组。”(参看凌井生《广绿石的矿藏地质与工艺特征》)另根据相关资料披露,当年探明的南北2条矿脉共有广绿石的储量11615吨,还有多条矿脉未勘探,亦有人乐观地估计广绿石的现存储量超过20万吨。笔者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广绿石开采的矿坑只有2、3个,开采量很少,产品多作印石,即使以20万吨算,其总储量还是很少的。若与我国四大名印石相比,它仅仅是70年代才较大规模开採的巴林石已探明的储量100万吨的五分之一而已,与青田、昌化、寿山这些已规模开採已有几百年的名石的储量相比不用说更是小巫见大巫了。据曾在县玉雕厂从事採购广绿石原材料工作多年、既是当地老矿农,又是金星绿等多条重要矿脉发现者的叶云辉师傅估计,广绿石的“正品”储量可能只能占到广绿石总储量的30%,即约合6.5万吨。而在这6.5万吨中能作雕刻材料(包括雕刻工艺美术品与印章)可能占不到一半,能作印材特别是精品印材的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广绿石的开採以及截取广东绿“广宁冻”精品的困难程度,更是进一步影响了“广宁冻”产品的数量。成大均先生在《五大佳石之一的中国名石——广东绿》中有一段关于矿工开採广绿石的真实描写:“在广宁形成的广绿石是一条条矿脉,厚度约10—30厘米,它的周围是坚硬的石英和花岗岩,採矿工人必须挖孔道、凿石门,一锤一凿地冒着潺潺流泉和在闷热的环境中把矿石从地下开採出来,再从中挑选佳品,真可谓果子好吃树难栽,鱼汤好喝网难抬,广绿玉珍材不易採。”从上面描述中可知开採广东绿是多么的困难。 要从挖出来的连生在一体的广绿石中截取既可用于雕刻工艺美术品又可用于手工篆刻印章的所谓“广东绿广宁冻”,工作人员还必须对每一块含有冻石成份的广绿石加以分析,截取时既要尽量保住冻地上含有的绿色,又要保证尽量少含杂质(包括硬地、砂钉和其它不利于篆刻的东西),把它尽量完整地截出来,然后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或打磨成印石,在这里,少一点经验都是不行的. 虽.然有一部分冻石是从含杂质较少的独石中得到. 但独石的数量是极少的,只是在矿脉里偶尔可见,而且广东绿的独石块头一般很小,其自然块度一般为15×40cm,最大50×35 cm,所以这种来源的冻石产品不可能太多。日本人因曾对广绿石资源作过掠夺性开採,加上日本科技昌明,可能能分析到广绿石资源的实际情况,所以向来比较重视广东绿“广宁冻”,据笔者所知,国内除719地质大队对广绿石石的矿产资源作过一番勘查并撰文介绍.成大均先生也对广绿石作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并作出“广东绿品种繁多,颜色鲜艳,晶莹剔透………其中以翠绿、绿海金星丶白中带绿丶黄中绿十分罕见, 最为名贵, 为石中之瑰宝”的评价外,其他专家,褒奖一两句的虽有,但对广绿石能有深入了解的就确是寥寥无几了,这也正是广绿石不如青田、昌化、寿山、巴林等名石为众多国人所知的原因之一。为了更有说服力.广大网友还不仿对照传统上品评印石的“六德” (即细、结、润、膩、温、凝) 标淮对广绿石的质量加以品评。本人相信, 结论也一定是肯定的.


广东绿产区内出产的“坑底石”和其它印石


         公元2003年春的某一天,上面曾经提到的石农叶云辉师傅带着新挖到的颜色各异,棱角不明显,不像是从山上矿脉挖出来的石头(参看本文后照片)来到笔者家,要求鉴定一下其质量,并猜测一下这些石头的产地。我仔细端详过哪些石头,由于笔者对寿山田黄石和“搁溜田”、“溪蛋黄”之类石头的成因早有了解,所以一下子就断定这些石头肯定不是直接从山上矿脉里挖出来的, 而是由原来埋藏于山上的矿石,因某些原因松动了,滚下山来后,长时间埋在地里或河底下演变而来的。笔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叶师傅,结果果然不出笔者所料:原来,在广东绿主产区之一的五指山山脚,有一个旧称“玉石龙”(亦称“石窝”)的洞口,这个洞口不仅是所有出产广东绿洞口中开採历史最久(达200年),挖掘深度最长(达100多米)的,而且也是出产冻石最多的洞口。在这个洞口的不远处,正好一条名叫“竹篙坑”的小溪经过。这条小溪流量虽然不大,但溪水十分清澈。在这条小溪离玉石龙洞口约三公里处的河畔边,常散落和掩埋着一些小石块,那些石头因离村子比较近,因而也就常有人挑回去填充宅基地。那些坑底冻石正是上面提到的矿农叶师傅在一间倒闭了的房子的宅基里找到一些可刻章的石头后受到启发,通过访问老人,知道这些石头的来源地后找到的。后来,人们在那条小溪的同一河段里还真挖到不少这样的“坑底石”,离得远一点的地方凭你再怎么挖也挖不到这种可以刻印的石头,大概是山上滚下来的石头辗转多年只流到了这一河流段吧。由于这些被溪水冲刷出来的石头多被埋在不太深的河底,当地人把这一类石头叫做“坑底石”。通过对这些“坑底石”的分析可以得知,“坑底石”是由两大类石头演变而来:一是由原来蕴藏于山上的广绿石,经山洪爆发等原因冲入溪流后,由于河水的浸泡、冲刷,使石头的颜色、质地与原石均发生一些变化而成,笔者认为,这一类“坑底石”可视为广绿石的变种,叫法上在“坑底石”的前面冠以演变前广绿石原有的名称即可;另一类是由山上的其他石头,如黄、白等浅色石头,因同样原因演变而成,这类石头,颜色与原来的石色只是深浅不同,可仍视为原色的同类石头,只是在叫法冠上“坑底石”几字即可,为黄色坑底石、黄冻坑底石等。虽然因原生石的质地参差不齐的原因,有些坑底石石质显得比较粗糙和不够 “熟”(在河底淹埋时间不够长),但有不少坑底石的质量还是不错的,透明度也较好,有些用坑底黄石雕刻成的工艺美术品还颇带点玉质感和田黄般的“宝气”。
         
         除了上述的广绿石之外,广东绿产区内还出产一些其它可作雕刻工艺美术品和篆刻印章的石头,主要有:

1.“广宁黄”(亦有人称“鸡油黄”或“鸡膏黄”),有冻与不冻之分。
2.“广宁红”(亦有人称“广东红”或“广宁鸡血石”),有软地与硬地之分。(参看本文后照片)。
3.“广宁黑”( 亦称广宁墨玉)多为软地,有的浓黑如墨不透明;有的如黑墨水,微透明。
4.“广宁白” 一种冻地或非冻地的白石
http://home.zgzkw.com/attachment/201011/8/88583_12892110106Rq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