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2012-06-06 20:40:40)
标签:

寻古探幽

横沥镇蔗埔村

曲江相业

燕国文章

众芳摇落尽

独有岁寒心

分类: 东游西荡

 

http://s10/middle/539c1dcagc1ccd993a339&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出自】
《和魏仆射还乡》唐 张说  

富贵还乡国,光华满旧林。
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上图中的张氏宗祠位于横沥镇蔗埔村路口“文笔塔”与上围“将军楼”之间。


http://s9/middle/539c1dcagc1ccddee26f8&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张(Zhāng)姓出自黄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可以看到祠堂大门两旁有一幅对联:

曲江相业
燕国文章

          

这副对联的来历,综合各种信息,个人认为是来自张氏祖上的两位名人。

      

先看上联:

曲江相业

          

这里应该是指出生曲江的张九龄。
  
资料: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祖籍河北范阳,曾祖父君政任韶州别驾,遂家居曲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九龄的远祖家在中原,祖上在“晋惠帝时官至司空,是有名望的大臣。后因赵王司马伦谋废贾后,张不从,遂遭杀害。这样的一位远祖,对张九龄来说,当然是一种荣耀。但他的近祖定居广东后,却都是职低位微的官吏,其父张弘愈只不过是新州索虏丞而已。
      
张九龄是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唐玄宗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张九龄极力反对,因此多次得罪玄宗。对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九龄更是明察秋毫,他在上《请诛安禄山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女嫔。守所奏非虚,禄山不宜免死!况形相已逆,肝胆多邪,稍纵不诛,终生大乱”。历史的发展,不幸被九龄所言中。“安史之乱”成了唐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才后悔莫及,“每思曲江则泣下”,还以张九龄作为择相的标准:“风度得九龄否?”   
后来,人们将九龄的高风亮节,概括为“曲江风度”。韶关的“风度路”,便是后人深情怀念张九龄的见证。“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历史的结论。

张九龄作为我国唐朝初年的宰相,任职期间政绩显著,被誉为“开元贤相”。后遭奸臣谗毁,闲居韶州曲江故居。《曲江集》是张九龄人生轨迹的反映,书中有他春风得意时的作品,也有他落魄时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都流露在诗中。《曲江集》也是唐代的诗文精华之一,后人对它评价高影响大,它对广东客家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值得后世探讨研究。

长期以来,广东的客家人,通过个人奋斗,能达到张九龄那样高的地位者,乃是凤毛麟角,不可多见。黄佐《邵渴传》中说:“九岭以南,当开元盛世时,以诗文名者,曲江公张九龄一人而已”。从文中可说明张九龄在历史上的知名度。

            

再看下联:

燕国文章

           

这里的“燕国”应该指的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燕国公”张说。

         

资料
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仆射,中与张嘉贞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宰相。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寿63岁。 

作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燕许大手笔"之一燕国公张说,为官颇有建树,深为唐玄宗喜爱。张说之所以深受重用,除开其较强的政治能力之外,有关朝廷大事的重要文章也多出于张说之手,张说的"粉饰盛时,润色王道"的作品特点是引起唐玄宗极大兴趣的另一重要原因。
         
张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是当代无人能企及的。他一生著作宏富,除了参与修撰《三教珠英》、主持改撰《开元五礼仪注》以外,还主持编撰了《大唐六典》。又奉玄宗之命,与他人一起类集要事,为诸王子习读而编写了《初学记》30 卷。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 卷。


本文的题目也因此选用了张说的《和魏仆射还乡》中的一句诗“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以表敬意。


张氏宗祠内部照片:

http://s1/middle/539c1dcagc1cce6ae9ce0&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9/middle/539c1dcagc1cce6f52568&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1/middle/539c1dcagc1cce7515390&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16/middle/539c1dcagc1cce7b1041f&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8/middle/539c1dcagc1cce854e147&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9/middle/539c1dcagc1cce88bc8d8&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16/middle/539c1dcagc1cce8f1586f&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6/middle/539c1dcagc1cce9399c95&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http://s16/middle/539c1dcagc1cd95f51cbf&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走出门来,祠堂前面视野开阔,远山如黛,草木葱茏,好风水。不过广场前的功名柱歪歪斜斜的几乎淹没在杂草中了。

        
http://s3/middle/539c1dcagc1cce9b38082&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照片摄于:20120603横沥镇蔗埔村。
          

    
http://s7/middle/539c1dcagc1ccd8e08936&690--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TITLE="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寻古探幽:蔗埔村张氏宗祠"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