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2000的QUAKE荷载模式的作用原理

标签:
sap2000底部剪力法quake地震荷载重力 |
分类: 建筑结构设计 |
酷鱼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cn/xcoolfish QQ:1931045538
大家知道,底部剪力法是用静力方式模拟地震作用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其计算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明确的规定。规范条文截图如下:
http://s14/middle/539bb0a7t925336adca2d&690
http://s9/middle/539bb0a7t925337412f48&690
http://s14/middle/539bb0a7t9253377e38dd&690
在SAP2000中,是用QUAKE荷载模式来实现底部剪力法的。但是,在使用此方法时,还是存在一些疑惑:SAP2000是怎样取“质点”的呢?作用在质点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Gj是如何确定的?计算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是如何施加在结构上的?为此我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根据计算结果推测出SAP2000的底部剪力法的实现方法。这对正确地使用SAP2000的QUAKE荷载模式,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测试模型
http://s14/middle/539bb0a7t75085283874d&690
测试模型
测试模型如上图,只有一根柱子,底部固支,高10m,截面1mx1m,材料为混凝土C30。为测试方便,将DEAD荷载模式的重力自乘系数取0,即忽略自重。建立Quake荷载模式,其参数设置如下图。
http://s14/middle/539bb0a7t92533a7a2b6d&690
http://s15/middle/539bb0a7t92533a989c5e&690
荷载模式设置
计算结果分析
计算得到的柱受力图如下图所示。请注意看等效荷载图,这里显示柱顶节点处有32.05kN的水平集中力,这应该就是地震作用产生的荷载。SAP2000把水平地震作用力施加在节点上了。
http://s14/middle/539bb0a7t750852f8dedd&690
柱受力图
下面验证这个水平力是否正确。列表如下:
材料容重Rho(kN/m3) |
23.5631 |
|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kN) |
200.28635 |
Geq=0.85*Rho*1*1*10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 |
0.16 |
|
特征周期Tg(sec) |
0.4 |
|
结构自振周期T(sec) |
0.252376 |
|
阻尼比kesi |
0.05 |
|
衰减系数gamma |
0.9 |
|
阻尼调整系数Eta2 |
1 |
|
地震影响系数alpha_1 |
0.16 |
|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_EK(kN) |
32.045816 |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
0 |
|
Sigma(GjHj) |
1001.43175 |
按顶部节点和底部节点平分柱的自重来计算 |
GiHi |
1001.43175 |
|
Fi |
32.045816 |
|
其中,Geq=0.85*Rho*1*1*10,这个0.85是按“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这一条来取的,也就是说,SAP2000会统一按多质点系统来计算。
阻尼比kesi就是对话框中的Damping Ratio。
结构自振周期可以从“Modal Periods and Frequencies”表中查到,如下图:
http://s8/middle/539bb0a7t75085365b957&690
“Modal Periods and Frequencies”表
或者从“Auto Seismic – Chinese 2002”表中查到,不过小数点位数少一些,如下图:
http://s15/middle/539bb0a7t9253435454ae&690
“Auto Seismic – Chinese 2002”表
另外,从“Auto Seismic Loads to Joints”表中还可以直接查到加到节点上的地震作用荷载,如下图所示:
http://s5/middle/539bb0a7t9253446e8ef4&690
“Auto Seismic Loads to Joints”表
从计算结果看出,手算的结果与SAP2000输出的结果完全吻合。
多个节点
如果将柱分为多段,则地震作用荷载会施加到各个节点上(除了底部节点)。
我们将上例中的柱子均分成3段,产生了两个中间节点,如下图所示:
http://s11/middle/539bb0a7t925345de1e7a&690
分成三段
重新计算后得到柱剪力图如下图所示。注意,这不是柱荷载图。
http://s1/middle/539bb0a7t9253475e3590&690
柱剪力图
根据柱剪力可以推算出节点处的地震作用荷载,或者直接查“Auto Seismic Loads to Joints”表得到,如下图:
http://s2/middle/539bb0a7t9253483798d1&690
三段柱的“Auto Seismic Loads to Joints”表
注意表中的数据是按Z值升序排列了。
可以看出,总荷载仍然是32.05kN。每个柱分段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被分配到柱分段的两端节点上。这样,顶部节点和底部节点分配得到1/2柱分段重力荷载,而中间节点分配得到1倍柱分段重力荷载,其比值从上到下为 0.5 : 1 : 1;而高度Z比值从上到下为3:2:1,相乘得到GiHi比值为1.5:2:1。将32.045816kN按1.5:2:1分配,正好是7.121、14.243和10.682。
结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