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教个问题——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2010-03-14 11:45:08)
标签:

刊本

大任

胶鬲

网民

孟子

教育

分类: 学习能力的故事

      最近论坛里的学习氛围似乎浓了许多,这是一位网友发的贴,后边的跟帖也同样精彩,但结果却不见明朗,转过来看看有无专家学者能帮忙一解困惑?

http://bbs.jhnews.com.cn/thread-719112-1-1.html(这是论坛帖子的链接)

     

      有句名言,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请教大家,句中应该“是人”还是“斯人”

 

 

      焦循著《孟子正义》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紫红泥

 

       也有说: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wcnvjdgvt

 

      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也有该词:“微斯人,吾谁与归?”——二十四桥明月

 

     人教版的教材里是“是人”——其实也不必太过较真,不管“是人”的“是”,还是“斯人”的“斯”,都是“这”的意思。也难怪百度与谷歌都是两种说法都有。——苦禅大师

 

      http://s1/middle/539b7502g81bab04b17c0&690
——昏迷了,本来也就是看看你们在讨论了。可是总不能拿个百度的东西当成是根据的哇。
扫个图看看吧,明嘉靖年间的刊本,也算是善本了。过气网民

 

      古人就不会犯错了?一个刊本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再过几百年,现在的刊本也会成为历史,但谁对谁错呢?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所谓的权威只是相对性的,就是说权威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东南西北的方位问题,如果硬是颠倒一下,只要大多数人认同了,那不管是东变成西,南变成北,结果不都是一样的么?——何处寻

 

       怀疑没啥错,问题是要知道刊本的环境。明时八股之风极盛,所谓的圣人之言一字不可替,书印出来都是读书人拿去读的,当时像样点的书局还真没你这样假设的胆量。——过气网民

 

     怀疑一切,包括怀疑自己。大胆的假设,小心的论证。明时的八股之风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和自由思维的扼杀,所以连日本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至宋为止。——何处寻

 

    

      要确切知道是哪一个字,最好的办法就是考证当时的语言环境,同时期的文人和该作者的一些文章。简单的做法,就是请编书的人出来说明一下原因及依据。——二十四桥明月

 

   

      引个刊本出来只是让大家看到在所谓教材前出来有案可稽的这段文字原样。考证这个东西罗列起来都太繁琐,简单的说大致就是这样,“斯”字在先秦语言中是假借字,词性多变,无“此”的本义,而“是”字为本义。纯粹以文法而言,也当是“是”字为选。——过气网民

 

     古汉语中有许多通假字,你的观点不靠谱。就是现在的成语中,名副其实还是名符其实?——信不信由你

 

     从字面理解,副是次于的意思,符是符合的意思,从层次上讲,名副其实更高。这无关通假字吧。——何处寻

 

     

      我现在就想打听一下,当年纪大学士修编的四库全书上,用的是“是”来是“斯”?
——信不信由你
 
     现在只是举证讨论这个字的问题。举出一个刊本,总比百度来百度去的好,而这个刊本是现在台湾中文界十三经注疏的原始依据,另外我附带也说明了在当时的文化学术环境下,一个书局出类似的典籍不是一件可以敷衍的事,你要讨论到八股文的利弊甚至谈到汉之文化的存亡,这不就是大而化之了么?大而化之,乃至于不着边际,这其实不是就事论事的态度。——过气网民
 
      我只是觉得明朝的刊本并不是有力的依据,正如我们现在讨论孟子一样,孟子相对于明朝也是前人,从这方面来讲,明朝的人和我们现在的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果真要追根究底,我个人认为清本溯源更正确一些,而不是拾人牙慧。——何处寻
 
     按你的逻辑,是必须孟子复生,自己来讲解才是所谓的清本溯源了?所有人都知道明明是不现实的。所以,论据这个东西,无不如有。在你找到更本源的依据之前,别急着推翻,不然就容易陷入到虚无主义的怪圈里去。此外,前人对斯字是有训诂的,可以自己翻翻去,我是懒得打字了。——过气网民
 
     是我懒得打字才对,你就用一个明朝的刊本做为依据就给孟子老人家定了型,我和你讲,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你敢保证明朝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若是明朝的人也像你这般,哪来的严谨之说。——何处寻
 
       不用急着戴帽子啊。看看我帖子里怎么说的先,提供一种百度来百度去以外的途径而已,相对来说更“信”,要断言哪个是对的哪个不对,不是我辈的事,所以说不上负责不负责。假如你愿意讨论,你该举出比这个更“信”的依据才是,而不是这样泛泛的怀疑和扣帽子啊。
问题正在于,我考虑到了明时的文化环境,所以认为这个本子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值得当做一个论据,所以我不像你一样轻易的否定它。——过气网民
 
     是的,真要搞清楚是哪个字,我个人认为还是从孟子的所有著作中去寻找其用法,乃至前期和后期的用法,从语意语境中去寻找符合逻辑的结果,但真要做起来,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交给有兴趣的人和那些专家去做吧,写几篇论文应该不成问题的。——何处寻
 
 
     ……………………
 
     现在,我只想明白,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

 http://s16/middle/539b7502g847b07663e0f&690

http://s1/middle/539b7502g847b081d1d4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