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12-30 02:24:41)
标签:

信用

信任

实事求是

杂谈

分类: 闲聊人生
Year End。
 
每次到Q底,都要和“村里”勾兑一番;到了年底,村里的事情肯定热闹。今天下午终于得到确认,某事落定。2007如不出意外,哦了。
 
其实这个事情也不复杂,或许不应该拖到最后一刻才解。大意是A、B、C三人,俺们是A,俺们需要C做某件事情,C说B必须做了什么,C才会做;B不愿意,于是C便不做,那A会很难受;A于是问B说问什么不能做,B说以往类似的这种事情都是类似C的角色做的。话说白了,B和C之间尚未建立“信”,是影响事情解决的关键。如有信在,则大家彼此担一点,便是一句话的事情。
 
上面说的信,应是“信任-Trust”。此外,还得还有一个词,“信用-Credit”。对行走江湖的我们来说,实在是立身之本。推及到和和人打交道的事情,也应如此。
 
有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俺有位同学,N年未见,只是偶尔MSN一下,前段时间,同学遇上了人生当中的一些特别烦心的事情,无法解脱,偶尔通过MSN,提到这么个事情,大概半个多月,聊得越来越多,作为老同学,自然是帮着来开解(其实也不完全,我只是说出我的理解)。回家休整两个多月后返回,上周MSN中有一句“没想到,高中都不说几句话的,现在可以跟你全盘托出”。俺回了一句“呵呵,也许这就是老同学吧。可以相互Trust”。
 
有那么一句俗语,四种人是可以“Trust”的,其中就包含了“一起同过窗”,对吧?
 
二、俺以前公司有个领导,为人方面,大家都认为咋地不咋地,举例说如果下了班要一起去吃吃饭,他不是大家希望一起叫过去的,各方都说对他缺少信任。但是大家不得不服的是,他的驭人能力不错,能把下面几个部门的事情摆平。俺和他打过N多交道,都是公事范围,双方都很Professional地来谈某个事情,他答应的最后基本都能兑现(俺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经常被忽悠,但据俺掌握的信息应该还好,除非双方没有把话说清楚,含糊着理解,不可抗力的除外啊)。
 
三、帮进入某新领域的Y来找“感觉”,俺试着“假冒”身份来参与“模拟训练”,Con call了某位专业人士Z,结果Z最后答复,要见面后才能继续谈。俺和Y商量是继续假冒还是说明实情,决定是:实话实说。会面是周末的午后,Y没有带名片,俺是名片用完,俺先到,顺便给某位X老兄挂了电话(后面会提到)。三人坐下后,第一件事,俺把公司卡摆在桌上,短暂的诧异和解释过后,一切都进展得很顺,甚至超出了一些俺的预期。
 
四、见完Z,送走Y,X老兄正好赶到。和这位老兄的见面是为了许久之前某件未了的事情,为了这件事,他在俺这边的Credit降低了不少。电话中,俺说回来了,大家有空的话见个面,他当然也知道俺说的意思,说好,我看看来得及来不及赶过来。电话打完后,俺也没有太在意,因为俺认为,多半他到点会打来电话,说时间冲突赶不过来等等,他的准时赶到让俺初步调整了看法。谈话中提到了一个新的事情,X提了一句:“你老兄看,可不可再一起弄一下?”俺笑了一下,X瞬间低眼,说道:“不好意思,我也觉得很那个,那个事情还没有解决,我实在不能再开口。我再催那边看看怎么样了,只要那边那个了,我第一时间电你。”俺说:“误解我的意思了,你老兄今天那么远赶过来,我就已经相信你说的是实际情况,不是蒙我的,那件事原始责任也不在你,一码事归一码事...”。结果谈得还好,原先预想的比较激烈的场面倒没有出现,对他的信任还是修复得不错。
 
在一个圈子里,往往合作之前会找人问一下,大意都是对方Credit如何?如同银行给你贷款钱要先查有无不良纪录。且不谈此人好还是坏,说话算不算数值得认真考虑。信用度是第一要素,这个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看做事靠谱不靠谱,再见面谈谈,决定是否值得Trust。
 
可否说,信用(Credit)是前提,信任(Trust)是终点,但信用又需要一堆信任产生的结果来建立?这么多年来,俺认为:“实事求是”是立足点。我们理解一下下面两句:
 
可以不说话,但不说假话。
不说假话,但可以不说话。
 
有意思的是:和家人共享的话题,和同学共享的话题,和生活中的朋友共享的话题,和同事兄弟共享的话题,和商场朋友共享的话题往往都是分开的,这说明信任的是有范畴的领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