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川
陆川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0
  • 关注人气:7,5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笔记(1):从数据中找到历史的真相(修订版)

(2007-07-09 12:01:10)
 
    可能从小受的教育,我印象中正面战场基本就是投降卖国,没干过正经事,但是这几年这个阶段的资料看得多之后,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那淞沪会战作例:我方投入近70万人,伤亡25万,日军投入27万,伤亡9万余。而当时我们全国的兵力是多少?204万,全国三分之一的部队都调到上海打仗了,完全是死磕的概念,能说不抗战吗?70万人拼掉25万,任谁当总指挥都要撤兵,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什么?因为这70万的核心是当时最骨干最精锐的部队,是所谓中央嫡系部队,是蒋所谓的家底,比如宋希濂的36师,王敬九的87师,孙元良88师等等,还有装备了德国大炮的炮8团和炮10团。家底都拿出来拼,再说不抗日,有点不公了。
    我觉得能力和意愿是两个范畴的事情,要要区分开。
    上海的溃败成因很多,比如军力,装备,训练,指挥,军情等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军力不如人,不是士气不如人:淞沪会战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也不是不战而降,公正地说,打到那个份上,再打下去是愚蠢。任何一个对军事略有研究的人都会做出相同的判断。
    葛业文老师的淞沪抗战一书中指出“广西的部队一上来,还有直挺挺站在战场上,不隐蔽,指着日军正在投弹轰炸的飞机大骂的官兵,结果死伤惨重。我们每个士兵战时子弹只有20发,训练只有15发;日军步兵每个士兵年训练子弹不少于1800发。”
    大家都知道射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我们那些靠挂砖头,放空枪训练出来的士兵怎么能和日军打。补充个细节,89-93我们上军校的时候,射击课上消耗的子弹不超过50发,基本上半天半天都是趴在地上练瞄准。当然我们不是陆校,我不知道我们现在野战部队新兵训练的实弹配发情况,算是军事秘密?但是70年前,日军就做到了1800发/年/人,这太惊人了。
     再补充一个细节,这次我们去建川兄的博物馆去查资料,看到建川兄冒着生命危险从日本购回的大批侵华日军普通士兵的日记,上面经常有作战草图,画得简洁明晰,清清楚楚……让我深感震动。70年前,日本士兵就有这样文化和军事素质,让我吃惊。
     英国军事评论员当时给日军的评价是:装备b,战术a,单兵射术a。”
     看了一些我们自己的资料之后,特别希望能看到这样的研究:70年前我们是被一支怎样的军队击败的,为什么,我们应该记取怎样的教训,我们有什么不足?这种失败中是否隐藏着某些必然因素?如果有这种必然因素,那么我们将来怎么能避免?
     日本鬼子在中国做的坏事罄竹难书,但是如果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永远只停留哭诉这个层面上,而不去深入研究暴行的实施方力量的秘密,就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人瞧不起;比如两孩子打架了,输了的二十年后还哭诉呢:丫当年竟然拿鞭子抽我!还往我鼻子里灌辣椒水……旁听国家里面到底有几个是幸灾乐祸的,有几个是义愤填膺的,有几个觉得你弱的,还真不好说。尤其是那个当年打赢的那个人,靠这点哭诉指望丫能回心转意?不靠谱,基本没戏。
    另一个是就无法对未来产生积极意义。历史研究应该对未来产生意义,这可能才是有价值的研究。
    期待这样的研究,期待这样的历史。
    面对这样的历史,我们愿意心悦诚服地作一个阅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