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阅读两岁半育儿 |
分类: 妈妈手记 |
曾经,在萱宝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也买书,不无期盼地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安徒生童话》...曾经,在看了某些著名的早教书之后,我也充满热情地买回了认字卡片,也许我的孩子也会是某一个天才儿童?
曾经盲目的结果是,我至今没有给你读过三字经,你也处于大字不识的状态。
现在,你读过的书超过三百。一本本反复读过。每一本都有我们和你一起的时光,共同的快乐;
现在,你早已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读书和睡觉玩耍一样,是你一定不会错过的活动;你会挑出自己感兴趣的书让我们读,有时候还会自己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大字不识一个的你,看过的每本书的书名都不会记错(萱爸觉得这是一个本事,看图能记住这么多书名);书里的知识、画面、句子、常常被活学活用在你的生活和想象中;
现在,我们和你在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带给你的丰富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则在我们的期待之外;
曾经和现在,妈妈也对亲子阅读这件事,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学习:
不要有任何功利心地看待阅读这件事: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一百个妈妈也许有一百个答案。可是爱上阅读的孩子,有一个共性是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他们把看书当成其他的玩乐一样,而这种玩乐是历久自觉的。
阅读不是为了识字,不是为了记忆,不是为了父母的谈资。我的心态特别简单:萱萱喜欢看,我们就一起看。就像陪孩子玩玩具的时候成年人不会想玩具能带给她什么知识什么见闻,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也不应该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某个目标或期望,也不是为了在生活中有实际的用途或鹦鹉学舌;就让他们纯粹地享受阅读这件事吧。
当我们只是为了体验乐趣而去给孩子买书和读书,一切就会变得轻松释然。我们也不会去计较书的价格,因为价值远远大于价格。
提供丰富的选择,捕捉孩子的兴趣:
最了解孩子的当然是为人父母的我们。
在萱宝爱上的第一本书之前,我也买过一些她一分钟就草草翻完的书。幸运的是我无意中扔给她那本《儿童英汉百科图册》。当她翻看了几十遍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在11个月认知期的时候,她喜欢的是那种画面写实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的东西;当她进入学语期的时候,她喜欢的是一些画面重复内容简单像小熊绘本那样的书;当她乐于用手探索发现惊喜的时候,她每天要看的是《小玻系列》和那些翻翻书立体书;当她开始会表达的时候,我们看各种风格的绘本故事;当她对动物们饶有兴致的时候,我就去淘那些动物世界的启蒙书......
孩子的兴趣是阅读的基础。通常我会在一个时期给她十几本书做选择,你会发现她在一段时间会对某一类书感兴趣,然后我就会把藏书里的那一类书都陆续介绍给她;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喜欢《三字经》这样的书,真的读得不亦乐乎,那就一起去阅读吧。我只是很肯定萱萱不是这样早慧的孩子。但是我也不会仅仅给她选择我喜欢的书,不同风格内容的书,我都会尝试推介给她。
孩子们千差万别,兴趣也各不相同。很难找到一本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书,我们只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去尝试和迎合,如果她对你的选择毫无兴趣,take it easy,那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孩子想要的那种水果,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天生就不爱吃所有的水果。继续尝试吧。
让孩子去决定阅读这件事
一年半以来,萱萱一直是我家亲子阅读的主导者。
她每天在挑选和决定要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谁给她读书,在哪一页要停留讨论发表意见;
我们唯一干涉的是在睡前只能读不超过三本书,否则有时很晚了她还不肯睡觉;我忍受连续2个月每天给她读同一本书;我同意把我特别想读的那本书放回去而读她感兴趣我觉得不怎样的那一本;我们从来不在她想玩玩具的时候不识趣地邀请她来看书;我也不在她拒绝数数的时候让她非要在书本上点数;
最近几个月萱宝会开始和我讨论书上的内容,比如她不同意情节的安排,她想给书上的大老鼠擦汗水,她要给哭泣的小熊擦眼泪,她想让她的玩偶小鸭吃一吃书上的扁豆;我总是高度配合她要做的事情,比如找块手绢递给她,给书中的角色配音;
让孩子去决定,她才能持续保持阅读的兴趣;
把自己当作孩子一样去阅读
把自己当作孩子,这可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的事情;
拿到一本书的时候,读第一遍,你得当自己是个文盲。在这种状态下,你会仔细去观察那幅图,这样你往往会发现你和孩子有共同的兴趣点。很多绘本的作者都像孩子一样狡黠地在他们的图画里藏了很多小秘密;要知道,小孩子他们关心的不是你读的文字,他们在仔细地观察每一幅图画。如果你只是自顾自地照本宣科,那亲子阅读就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而往往启蒙阅读时期,绘本的图画对孩子而言比文字更重要。
投入地去读一本书。
我很难想像一个成年人用平平的毫无感情的语调去讲故事而孩子们会非常投入。我们大可以像演舞台剧一样,变幻我们的声调,加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平面的东西变得立体生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你要和孩子一样,爱你所读的每一本书;
有时候我们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解释一些他们可能不太懂的内容,这时候需要把一个大人能轻松理解的东西用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去表达出来。但如果一本书需要解释的地方太多,那这本书就超过她现在的阅读能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并不需要一字一句地明了,他们常常根据图画和语境在理解那些其实从来没有接触到的生词。
提问和引导
亲子阅读一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认知期,我們会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认知是后期阅读的基础,而且这个时间其实很长。孩子总是会问你关于what的问题。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尽量去让他得到满意的回答。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在生活中把那些她在书本上认知的东西和实物结合起来吧。然后有一天你会赞叹孩子的记忆力和对照能力。
到了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认知的阶段,不断随心所欲地抽查孩子是不是认识和记得这些东西,而他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快点读下去知道故事的发展,这时候这种提问就是多余的。我们有段时间很喜欢让萱萱去做点数这件事请,然后有一天我发现她不乐意了,她已经厌烦我们在阅读中给她提出这种任务,那我们就马上终止吧。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书中的一些内容和孩子有共鸣的地方,这时候及时的引导往往有很好的效果。譬如看情绪管理的书,让孩子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看生活经历的书,正好问问孩子在超市走丢了她会怎么做;读简单的科普书,她可能会理解生活中的一些why的问题。有时候在回答萱宝的问题时,我会故意会问问她的看法,或者在陈诉了我的答案时反问她的想法,萱萱也会毫不迟疑地表示同意或者反驳我的意见。
但是,提问和引导的宗旨是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和保持,而不是觉得负担和压力。
父母都参与到亲子阅读
如果稍加留意,会发现同一个绘本,爸爸和妈妈读的感觉可能各不相同。很正常,妈妈往往都比较感性,而爸爸们,往往比较理性。
孩子们会乐于接受不同的阅读风格。
我和萱萱读绘本,不时加入我自己的观感,或变换原作的文字或天马行空随性所至;
萱爸读绘本,典型的理工科作风,严谨求实,一字不漏,非常适合读那些对我来说有点发闷的书。
有时候我们两个会互相鄙视一下,但多数时候都自我感觉良好地求同存异;
而萱萱同学有点名权:“爸爸请你讲”,“妈妈请你讲”。请记住给我们的孩子一切可能的时间去投入亲子阅读这件事请,拒绝是你自己在关闭沟通和交流的大门。
抛砖引玉断断续续先写这么多,萱萱才刚两岁半,阅读还处于启蒙期,我期待着和她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想象着某一天,我和她并排坐在沙发上读各自的书本,而她间或会和我讨论交流一下观感,或者继续让我充当一下解惑的角色,那是我想要的幸福。
但我坚信喜欢阅读不是每个孩子的必须,就像萱宝至今对音乐和运动的兴趣乏善可陈一样,不能据此去判断千差万别的孩子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然后根据兴趣提供给她丰富的体验,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如果你喜欢阅读,我会喜出望外。
如果你只喜欢阅读,我会悲从中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