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2010-03-22 22:32:34)
标签:

世界水日

节约水

杂谈

 

http://s12/middle/53985319x8264a7adf76b&690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写在世界水日的几句话

    我一直记住这样一句广告语: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今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从今天到28日,也是第23届“中国水周”。在这“水”的日子里,忍不住也说几句与水有关的话。

如今的水是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对中国西南地区而言,西南地区百年难遇的大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水资源的宝贵和对人类生存的重要。

这几天,我们的温总理亲赴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指导抗旱救灾,当百姓要为他去端茶时,他婉拒了,作为大国总理,他总是把百姓安居乐业,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此时他怎能舍得喝下百姓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宝贵的水啊!我很感动,也理解。但今天上网,看到媒体披露的西南某地收费站在周边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居然用水冲洗路面,肆意地浪费宝贵的水,看了让人触目心惊直至怒不可遏!从总理的舍不得喝一杯茶到听任宝贵的自来水在路上横流,对比是何等的强烈!

以前曾看到报道,厦门某环保低碳倡导人士洗澡时都从来是踩着脸盆,以通过收拾废水加以循环利用,节约自然资源。当初看时并我不太在意,因为厦门是海边城市,水尚不见得如何稀缺,也许她之所为,人们也未必会那么理解和在意,更多地只是欣赏和接受她倡导的新观念。

这几天,传说中的只在北方城市出现的沙尘暴(气象专家说是霾)这几天竟然也会来到位居东南沿海美丽的福州城,给大家的出行和生活带来相当的不便。我觉得,沙尘的远道而来,带给福州人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震憾!印象中福州市好像还没有过如此严重的沙尘天气,它居然也来到了这里,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

当我们每天都焦虑万分地盼着西南地区那片美丽的土地能降临幸福的甘霖时,当我们看到幼小的孩童背着水壶跟着大人在消防车前排队领水时那期盼的眼神时,我们无须别人来教会我们如何去珍惜水了。

水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节约用水应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应尽义务。道理小孩都懂,但是真正读懂时,也许已经迟了。我们该学会居安思危,在水还不那么紧缺的时候起注意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就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珍惜水吧,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附:网上报道

云南局部水资源被肆意浪费 收费站用水冲路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2日08:06  中国广播网
木乃河收费站两只水管不停地往外冒着水

村民拉一吨水的运输成本达到了80元

木乃河收费站被冲湿的路面

  中广网普洱3月22日消息(记者杨超 陈鸿燕彭喻)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6分报道,作为曾经的水资源大省,云南目前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在旱区,由于水源不断枯竭,取水距离越来越远,老百姓拉一吨水的运输成本达到了80元左右。在上下一心抗击旱情的同时,在一些地方,珍贵的水资源却被肆意浪费。

  从云南省普洱市区前往龙潭乡黄草坝村的路上,随处可见已经干涸的水坝,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老人:我活了80岁了,从没有遇到过这么干旱的情况。

  在黄草坝村的村口,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滴滴答答地流入一只铁桶,要装满一桶需要一个多小时。村里每户村民家都有小水窖,60户人家现在有24户的水窖和水井已经干枯见底。

  村民:这已经见底了。后面的水井也干了。挑的水除了能保证饮用,洗澡什么的基本不可能。

  农用车、摩托车、肩挑背扛……凡是能用上的工具都用上,早晨呼朋唤友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拉水成为一道无奈的风景。

  村民:没有水的村民去有水的地方拉水,乡政府不给你15元,像特困户就是由村干部组织人力拉给他们吃。人工、运费、抽水费,十几公里外把水运过来需要80块。

  虽然饮水困难的情况日趋严峻,但在麻栗坪村,周日下午,110多人的住宿制小学里,孩子们还是如期回到了学校。为了保证孩子们不会因为缺水而停课,当地水务部门每天都会组织人运来一吨水,但是这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饮用水。每天孩子们都会早早起床,来回步行30分钟,去山下的水塘洗漱。

  老师:这就是水池,本来已经吃光了,这就是为了尽量保证老师、孩子的用水。

  除了当地水务部门,还有一些人也在紧张忙碌着,在路上记者遇到了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翟军伟,他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为村民打井。

  翟军伟:普洱这一块的山区缺水都是比较严重的,打出来水的话量也不是很大,只能说是暂时把饮用水这一块解决了。昨天我们跑的那个地方,基本就是人畜共用了,但是没有办法,只有那么一点水。而且那个水是从去年到现在,往年按正常是不能饮用了,但是没有水的时候也只能用了。我们选好水点就马上要施工,普洱这边一共是102口井。

  严峻的旱情让所有人心情沉重,然而在木乃河收费站,记者却看到路边两只敞开的塑料水管正在不停地往外冒着水,两个工作人员悠闲地站在一旁,水一部分直接流进了旁边的下水道,另一部分把整条车道都浸湿了。

  记者:这是什么水呀?

  工作人员:自来水。

  记者:这水管就一直这么放着吗?

  工作人员:是。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浇的呀?我看这边马路都湿了呀?

  工作人员:还要浇。

  虽然记者一再询问,工作人员还是无动于衷。后来一位工作人员终于透露,不关的原因是水龙头离得远。

  工作人员:因为要交接班,要把卫生打扫干净。

  记者:这已经够干净了吧?

  工作人员:不不!检查的时候他们会说脏的。

  记者:您冲马路怎么会对着这儿呢?这水不都进了下水道吗?

  工作人员:这个水是上面(旁边的一栋楼)放下来的,如果去关要跑好远,你知道吗?!

  工作人员扔下两支还在涌水的水管,进了办公室。在记者的反复催促下,工作人员终于表示十分钟以后会去关水。

  记者:您知道现在山上缺水吗?

  工作人员:知道!

  记者:那怎么会这个水现在还这么放着呢?

  工作人员:一会儿会上去关。

  记者:什么时候会上去关?

  工作人员:十分钟以后。

  记者:十分钟会流多少水您知道吗?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我们在上班。

  看着不断流淌的自来水,让我想起黄草坝村那位要靠村委会帮忙挑水喝的80岁老大妈、麻栗坪村那所坚持不放“水假”的小学、西南有色金属勘测设计院那个顶着烈日寻找打井地点的工程师。大灾面前,我们更应该携手面对,共度难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