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拼音文字起源的理解

(2013-08-01 12:05: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政

   世界文字起源,奥妙无穷,并且可能隐藏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让我来剥丝抽茧,一层层地展示出来。

   1. 世界上可不可能从无到有创建出拼音文字?我认为不可能,拼音文字是高度抽象的产物,按照文明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发展的规律来看,文字的产生必然是从图形文字开始的。

   2. 古代无论任何一个部落或者群体,能说话的人和能写字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数量级。直到中国近代,一个村子里能认字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看信写信都要人代笔,这个状况直到新中国后才全面改观。而古人一直是在不停地迁徙中,在这个过程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文字丢失而语言保留。

   3. 当一个迁徙的民族丢失了文字,但是又重新强大起来后想写点东西了那怎么办呢?很简单,重新发明文字就行了。这个重新发明的文字,就不需要象形文字了,反而用拼音文字最方便,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已经是高度逻辑化的产物。重新发明文字的例子,可以参考成杰思汗发明蒙古文,桑布扎发明藏文,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片假名,空海用汉字行书体创造平假名,世宗发明韩文。

   4. 有没有可能发生一个民族还没有产生文字的状态下使用外来字母制造了自己民族文字的事情呢?这种可能性有,但是不大。因为他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人类的妈妈都叫"ma",全世界的爸爸都叫"ba"或"pa"?所以我认为那些所谓“还没有产生文字”的民族,实际上是已经丢失了自己的文字,而不是他们还没有产生文字。以前听过语言学家的解释,说是因为"ma"这个词最容易发,大家都发这个音是因为巧合。这是个典型的拿国人当傻子的弱智理论。

   从上述推理可以得出:

   1. 真正的古代原始传承文明,必然是使用图形文字的。

   2. 反过来推理,使用图形文字的,才有资格号称是文明古国。

   3. 任何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都是历史断档的民族,都是在历史上没有“根”的民族。

   4. 可能存在一个更加宏大的构想:全世界的根可能其实是同一个!

   现在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是真正的四大文明古国了吧?网上的公知们否认中国的夏商文化,否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否认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其实他们连神马是文明古国都不知道。我在这里通俗地解释一下:凡是文明古国,使用的必然是图形化文字,任何不使用图形文字的或者没有文字的,都没有资格使用“文明古国”这个称号。以下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四大图形文字:埃及草纸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印度印章文字。

   接下来举几个我们周边的例子:

   日本,韩国。日本和韩国有没有根?其实是有的,在他们自己的古代传说里,蚩尤是他们的祖先,也就是说,他们本来是应该用甲骨文的,但是丢失了。

   匈奴,在古代文献里据说是夏朝末代之君桀的儿子獯鬻带领夏的贵族逃到漠北逐渐形成的部落,后来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跟匈奴都有些不大不小的传承关系。他们本来也应该用甲骨文,但是也丢掉了传承。

   上面讲完了拼音文字起源的第一部分,得到的结论是: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高贵和内涵得多,虽然近代中国一些大家如鲁迅,胡适等否定汉字,号称要全盘拼音化,不过那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现在中国重新崛起,中国象形文字的力量功不可没,再妄称要拼音化,实在是放着家里的宝玉不要,去马路边捡一块狗屎来当宝贝。

 

  第二部分,再来扒一下英文这种西方文字的皮。这个理论是网上看来的,原帖在此:英文字母源于中国的天干地支

  http://s16/mw690/7c1d3115tb046def8081f&690

http://s16/mw690/7c1d3115tb053181f20af&690

http://s14/mw690/7c1d3115tb046f3b48ddd&690
  图注:西方所有拼音文字包括英文都起源于拉丁,拉丁起源于腓尼基文。腓尼基字母总共22个,中国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也是22个,无论字形还是数量,都是“高度”的“巧合”!
  看了这个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提供的3张图,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是不是其实整个西方文化的根其实就在中国?

 

   在语言上,还有一件比较神奇的事情。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中国的古汉语发音,会发现中国古代汉语发音跟俄语真是太像了,这个能推测出些什么,大家自己想。。。

  视频: 《關雎》上古漢語朗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