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学原理美学的性质与方法

(2021-06-16 10:56:2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学习
美学原理
绪论 第一讲 绪论:美学的性质与方法
《爱情公寓》5
问题:为什么随手涂鸦加上相框就像是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了?
——作家多年的积累训练VS天才的妙手偶得
——妙手偶得:普通人的随便涂鸦能不能成为艺术?
——相框作用:作品本身决定艺术?VS周围环境决定艺术?
——美的规律:美是有规律可循的?VS美是因人而异的?

——同样是语言表达,为什么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不同的效果?
——精致的语言表达,是不是特定阶级的文化符号,文化标榜?
——美感是否具有阶级性

一、 美学的学科性质
1、 美学能否“学以致用”?
结论:美学无法“学以致用”
康德、叔本华—— 一辈子单身、没结婚

问题:难道电影、美术、音乐、雕塑美学不管吗?——要管,但不是一般的管法
Ps:美术问题—— 一幅画到底好不好?——标准

——油画好坏的标准:主题、调子、颜色、大关系等等——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西方的,中国的油画要有自己的标准!
——这个问题是不是美学问题?不是
——中国画看笔墨(笔立形质,墨分阴阳)

在技法上——“笔”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
——“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1991年底到1992年初,吴冠中先生提出“笔墨等于零”
1998年张先生撰文反对,提出守住中国画的底线
引发一场关于中国画评价标准的大讨论
林木《论笔墨》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问题:油画好坏不是美学问题,国画要不要笔墨也不是美学问题,什么才是美学问题?
——美学问题是:把上面所有讨论背后的逻辑找出来。
美学问题是:艺术有标准吗?——艺术标准是否可能?艺术标准怎样可能?

—1919年,杜尚买了《蒙拉丽莎》画册印刷品,上面画了胡子《L.H.O.O.Q》
—1939年,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胡须:《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1965年,只有蒙娜丽莎,《L.H.O.O.Q的翘胡于和山羊须剃掉了》
—反美学(反标准)
——问题:艺术有标准吗?——问题性质变了:美术学变为美学
——艺术品鉴赏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有什么样的原则?
易中天《论艺术标准》,《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林木《中国当代艺术标准之我见》,《美术观察》2016年第11期。

2、美学研究什么问题?(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研究“问题背后的问题”“标准背后标准”——艺术和审美中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问题:美学跟具体的艺术学科是什么关系?
——学了美学,无法精通具体艺术门类——美学不是通行证
——学了艺术,无法精通美学理论——美学不是艺术的叠加,而是抽象化
美学不直接提供各艺术门类的通行证
——直接:门类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舞蹈学
——通用:门类艺术学不通用;通用的——艺术学,美学(一般艺术学)
(1)美学与艺术学
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交叉”关系
美学=艺术审美+现实审美——美学外延大于艺术学
艺术学=抽象艺术审美形态+具体艺术内容——不停留在艺术本身,指向普遍现实审美
孙晓霞:《艺术学的“去美学化”倾向辨析》,《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3期。
(2)美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外在观测—记录生理变量——自然科学
美 学—立足审美心理内在体验—理解审美心理——人文科学
(3)美学与哲学
好不好—分歧—元问题——什么才是电影的本质——电影是什么?——哲学讨论开始了。
美学在本质上是属于哲学——哲学=知识(抽象)
——哲学数学一样,有趣的地方不在于知识而在于方法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爱?
美学的本义:爱的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智慧(爱+智慧+艺术美)
冯友兰——为什么要学哲学?是为了心安理得地活着。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是为了既心安理得又心情舒畅地活着。
美学的学科定位
门类艺术学:音乐、绘画、建筑、电影——部门经理
一般艺术学:把各门类艺术总起来研究——总经理
美学:艺术的哲学问题,研究艺术总特征和总规律的总根子——董事长
易中天《破门而入:其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3、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
(1)研究美和美的规律。
相拉图——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规律
美是什么——很难的问题
相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希庇阿斯VS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问“美是什么”——美丽的小姐、美丽的母马、美丽的陶罐——美到底是什么?
相拉图的暗示:从感性具体的现象出发,永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美究竟是什么?美是超越感性具体对象之上的——普遍性
悖论:美只能抽象普遍,美又必须感性具体

问题:提问的方式决定了问题的答案
追问美是什么?——背后就预设了美是一个东西
——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美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出来的?
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错的,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问题没意义了?

(2)研究艺术。
美学虽然也研究美的本质,但只是艺术美(不研究自然美)
美学=艺术哲学
问题:美学与艺术学(艺术学原理)有何区别?——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

(3)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美学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感情、体验
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相信经验是可靠的,客观的美不存在
20世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的本质是不可能的
——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只有能够被经验证实、证伪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后期转向语言哲学:“语词的意义即用法”
美是个形容词,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无法用一个定义规定什么是美
“最美逆行者”
——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人们的审美经验
实用主义美学家[美]杜威《艺术即经验》
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中国美学家李泽厚: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
——美学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美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心理学
19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美学入门》:
问题:美感=快感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从无意识层面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精神分析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布洛:心里距离说
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4)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蒋孔阳《美学新论》:美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学研究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4、美学的有用与无用(美学有什么用?)
(1)美学用途: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索未知的愿望。
杞人忧天
美学不联系生活的实际,美学只联系理论的实际
“才藻非女人事也”(李清照与小女孩)
(2)美学用途:研究美和艺术
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美学用途:启迪智慧

教育本来的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幸福
教育应该传授方法
美学——更高境界

二、美学的研究方法和参考用书
人文科学VS自然科学VS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典型的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不典型的科学研究
——人文科学:非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VS非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结论需要证明——证实、证伪
——非科学研究结论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
——人文科学的任务不是得出结论,而是提出问题
美学由一系列提问和解答来构成——美学=美学史
学好美学—美学理论+美学史(中国、西方)
1、 要不要尽量读经典,读原著?
2、没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怎么办?
——看过一两本中西方美学史、美学导论类的书
——看过国内外大学精品网课
——看完了导论书,做读书笔记
3、我想读美学书,但是读不懂怎么办?
——你读的版本翻译太差了,不是你的问题
——你读的内容不是正统的美学理论,而是“憎恨学派”(西方:现象学、解构主义、后现代)
Ps:了解艺术家如果上来就从杜尚开始,那基本就完蛋丁
——你读的是正确的版本,也是正统美学思想,但是基础太差了,先补补基础吧
4、什么是美学的思维方式?
—感觉在先,思考在后的思维方式(错)——你的思维是在给你的感觉找理由
—美学要先讲清楚理论是什么,其次还要批判地看待它,找出它的问题所在。
5、喜欢艺术、热爱文艺,能学好美学吗?
——很多人嘴上说热爱美学,其实是热爱一种看似文艺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感觉挺懂美学,实际上是想掌握一种看似高雅的方式标榜自己的趣味。
6、有些书太简单了,我想学难的书有吗?
——ABRZ—阿 甘本Agamben,巴丢 Badiou,朗西族Ranciere,齐泽克 Zizek
7、参考书: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泽厚:《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下),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美学》(第一——第三卷),商务印书馆。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

西方美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中国美学: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文学出版社。
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人民文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