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经导读之十三《尔雅》导读

(2021-04-13 16:02:33)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分类: 学习

 

十三经导读  之十三   《尔雅》导读

 

《尔雅》导读

                             赵学清

 

 

“十三经”之一

既不同于“五经”,也不同于传、记。

缀集诸经诸子有关释词的片段、句子及汉代经师训经辞而成的工具书。

为解释古书(主要是经籍)中的疑难字词,诠释所见名物概念而撰集的一部最早的百科性质的词典。

 

“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

《尔雅》为解经服务;《说文解字》具有相似性质,也与经学斗争密切相关。

 

 

《尔雅》导读

一、《尔雅》其名

二、《尔雅》作者及成书年代

三、《尔雅》内容

四、《尔雅》怎么成为经书的?

五、《尔雅》注本及影响

 

 

一、《尔雅》其名

   “《尔雅》:,昵也;,近也。雅,义也;,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尔雅者,近正也。正者,虞、夏商、周建都之地之正言也。近正者,各国近于王都之正言也。”(清阮元《与郝兰皋户部论<</span>尔雅>书》)

 

黄侃说雅为夏的假借字,他说,明乎此,“一可知《尔雅》,为诸夏之公言,二可知《尔雅》为经典之常语,三可知《尔雅》为训诂之正义。”(黄侃《尔雅略说》

 

《荀子·王制》:“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传授学问都用雅言,而不是鲁国的方言俗语,当时的标准语言或许是镐京。

 

尔、雅字源:

繁体字作“爾”,在《说文》中为“【爻爻】“部,其中另外一字为“爽”,“爾,麗爾,犹靡麗也。从冖从【爻爻】,其孔【爻爻】,尒声。此与爽同意。”

《说文·隹部》:“雅,楚鸟也。“段注云:“‘雅’之训亦云素也,正也,皆属假借。”

 

“尔雅”一词连用最早出现在《大戴礼记·小辨》:“是故循弦以观于乐,足以辨风矣;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

  北周卢辩注:“尔,近也,谓依于雅颂。”

  《史记·儒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也。”(说诏书之文章用辞)《汉书·艺文志》“书家类”序:“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二、《尔雅》作者及成书年代

()作者与成书时代

先秦很多古籍的著作权,远不及今天清晰。

《尔雅》作者的三种说法。

一是孔子门人作。东汉郑玄在其《驳五经疑义》一文中提出来的,后晋代葛洪也有类似观点,反映在他的《西京杂记》中。

第二种说法是周公所作,这种看法始于魏张,体现在《上广雅表》,后有郭璞、陆德明沿袭此说。

第三种说法没有将其作者定为某个人,而是认为由秦汉学者集体撰写而成,这是由宋代欧阳修首先提出来的,他说:“《尔雅》非圣人之书,不能无失,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

 

清谢其昆的《小学考》

 

第一,《尔雅》非出自一人之手。

欧阳修和《四库总目提要》认为《尔雅》是秦汉之间的学者纂集或者小学家递相增益而成。

第二,《尔雅》非出自一时之作。

 郭璞认为其书“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说出了上下限。

     其中与《列子》相同的文字,或许不会早于汉代。如《释水》:“瀵,大出尾下。”

第三,关于《尔雅》作者及时代的几条史料问题基本清楚。这里不细说,仅举一例。

              老鼠——《尔雅》传播的功臣

《尔雅·释兽》云:”豹文,鼮(音廷)鼠。”郭璞:“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

郭璞《鼮鼠赞》云:“有鼠豹采,厥号为鼮。汉朝莫知,郎中能名。赏以束帛,雅业遂盛。”

《野客丛书·豹文艇鼠》:“考前汉诸书,不闻终军有此事。读后汉《窦攸家传》:‘光武宴百僚于云台,得豹文之鼠,问羣臣,莫知之。惟窦攸曰:“此鼠艇也。”诏问所出,:“见《尔雅》。“验之果然。赐绢百匹,诏公卿子弟就攸学《尔雅》。’是以徐陵《谢启》曰:‘虽贾逵之颂神爵,窦攸之对艇鼠……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得非即此事而误以为终军乎?

豹文鼠,即艇鼠。因身有豹文,所以又称为“豹文鼠”。据周士琦考证,艇鼠不过是一种松鼠而已,今动物学称它为“花松鼠”,亦称“豹鼠”(艇鼠亦称豹鼠)

 它全身灰褐色,背中央有黑色的条纹,两侧为相间排列的浅黄色条纹(即“豹文”),体长约十厘米,栖树生活。

 

()成书背景

    虽然说,《尔雅》非成于一时之书,但其大致范围基本可以确定。

    复旦大学胡奇光教授认为,《尔雅》有初稿和定稿发展过程。初稿大致成书于战国末年,秦代初,具体就是《吕氏春秋》问世(公元前235),秦始皇焚书之前(213)。其定稿大致在西汉初期。

()先秦是汉语语言学萌芽时期,这为《尔雅》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名实问题

    这是逻辑学方面的问题,也是语言学方面词和词义的问题。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战国初期的墨子,论证了“名”和“实”的关系。《墨子贵义》云:“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瞽者不辨黑白,不是他说不出黑、白这个词(),而是拿取不到为黑、为白的东西。

战国末期荀子关于名(概念、词)约定俗成的说法,把名实问题的讨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2.类别问题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辞典。《尔雅》的作者能把混沌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按其特征划分成类,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区分是科学的,这是古人认识理性的觉醒和思辨能力提高之下的产物。

 

 战国未期的后期墨家及荀子更是明确地提出逻辑类概念,在《墨子·经上》中,把名分为三类:“名:达、类、私。”

《荀子·正名篇》说:“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战国末期的《周易·系辞上》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语。

 

 ()时代的变化,文化的积淀,孕育了《尔雅》的产生。

当历史经过了“礼崩乐坏”的西周末年,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三代文献,已不能尽解,往往需要注释,才能沟通。解疑释难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使然。

王国维先生《观堂集林》卷二《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

“诗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懂。以弟之愚闇,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以是知先儒亦不能解也。其难解之故有三:伪阙,一也;古语与今语不同,二也;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三也。”

《尔雅》“释训”则解释了很多描写事物情貌的词语,被解释的词大部分是《诗经》中的叠音词,其中“明明、斤斤,察也。”《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祭祀周武王诗)

 “斤斤”引申琐屑,故有“斤斤计较”。

《尔雅》中的一些条目,除了经书文字外,同某些先秦古籍如出一辙。如《四库全书总目》列举了其中与《庄子》《楚辞》《穆天子传》《管子》《吕氏春秋》《山海经》等书中的条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异时异地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障碍,必须借助“解释”、“释义”这个桥梁,达到彼此相通的目的。同时随文释义材料也不断出现,儒生们将这些积淀下来的材料纂集起来,作为对词语、名物训解的依据,到了战国末期,已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三、《尔雅》内容

——最早的词典、古代知识体系的百科全书

()最早的词典

十九篇,还是二十篇?(《汉书·艺文志》)

《释诂》、《释言》、《释训》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

《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以上《释诂》)

 

,,请也。

,下也。

,益也。

(以上《释言》)

 

 

侜张,诳也。
祁祁,迟迟,徐也。
穆穆,肃肃,敬也。
(
以上《释训》)

 

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释天》)

 

两河间日冀。河南日豫州。河西日雍州。汉南日荆州。江南日扬州。

       济河间日兖州。济东日徐州。燕日幽州。齐曰营州。

                              (《释地》)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释山》)

 

 

古代《尔雅》一般情况下是被古代知识分子当作阅读经典与古籍的工具书,置于案头以备查检的。如吕思勉先生《经子题解》在介绍《尔雅》时认为,除了治小学者要熟读外,一般其他学者可以放在案头随时查检即可。

 

 

()古代知识体系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把当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编成概要,并以使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介绍给读者。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也作 Encyclopedia)这个词源自希腊文,最初的含义是知识的系列或知识的完成体系,也就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词典这个词一直被广泛用来命名百科全书。但百科全书的名称其实从法国狄德罗开始被普遍接受。

   一是,百科全书的最初定义是知识的系列或知识的完整体系。

   《尔雅》具备这样的性质。其中的十九篇所载,形成了多少带有逻辑系统的知识体系。即使用今天的科学分类也是基本完整的。

 

人文社会科学(文科):释诂、释言、释训、释亲

应用科学(工科):释宫、释器、释乐

自然科学(理科):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

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释兽:鹿属、狼属、兔属、豕属、虎属、豹属、熊属、狐属、猫属、羊属、狮属、马属、豪属、犀属、蝟属、犬属、寓属、鼠属、齸属须属               

              羊属:,大羊。羱如羊。

释畜:马属、牛属、羊属、狗属、鸡属、辨六畜大小之名、六畜(篇末总题)

羊属:羊牡羒,牝牂。播,羊黄腹。未成羊,羜。

孟子在《梁惠王》中谈到理想社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尔雅》将兽、畜分立,凸显畜对人的特殊意义,不能不说是古人对畜类观察的真实记录。

 

第二,百科全书最初的含义是全面的教育。

  《尔雅》作为“五经之训诂”“六籍之户牖”,其编纂及内容同教育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从《尔雅》类分于“孝经家”可以看出。

    从汉代以来,《尔雅》作为经籍,布在学宫,为初学者必读之书,学者无不通览,《尔雅》作为教育的功效不可谓不大。

 

第三,百科全书为工具书,是一种特殊的词典,是一种知识的里程碑,《尔雅》正是这样的百科词典,代表了周秦西汉时期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

    (1)“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

     《尔雅》的《释亲》一篇中,有关于中国亲属宗族制度的记载,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个单元。其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制度和婚姻制度具有很高价值。

      一种是说父族、母族、妻族,《尚书·尧典》:“以亲九族”。正义云:“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第二种说法是自高祖下至玄孙之直系九族,《诗经·王风·葛藟》序:“弃其九族焉”。郑玄笺:“九族者,据己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之亲。”

    从《释亲》篇看,郑玄说的九族,指的就是同姓宗族中的九族,九族系统是: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中国历来的家族是以九族为主干的,没有了九族,家族就瓦解了。

《明史》卷一四一方孝孺传

   方孝孺誓死不为燕王写诏书,竟然被灭九族,被杀者竟达800多人,惨绝人寰。

 

(2)“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我国古代最早有宫室建筑的记载是《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郭璞在《尔雅音图》中有“释宫图”

 

  门、户、塾

(萧墙)

堂、序、厢

(登堂入室、四世同堂、西厢记)

室、房

四隅:奥、屋漏、宧、窔 

 

(3)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螮蝀谓之雩。,虹也,蜺为挈贰。

《尔雅注》中郭璞说:“蜺,雌虹也。”

《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

《悲回风》:“处雌霓之标颠。”

甲骨文“虹”,为两头有嘴巴的龙。

 

沈括的《梦溪笔谈》说:“世传虹能入溪饮涧水,信然。------虹两头皆垂涧中。”

 

《诗经·鄘风·螮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螮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毛传:“夫妇过礼,则虹气盛。君子见戒而惧讳之,莫之敢指。”

 

(4)“旧学虫鱼笺尔雅,晚知稼穑讲豳风”

 

《世说新语·纰漏》:

 蔡司徒渡江,见蟛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鳌。”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尔雅》释虫共有83,可分为37类。释鱼有60个条目,其下又可以分为鱼类、泥鳅、孑孓、水蛭、蝌蚪、蛤类、蛙类、蚌类、蜗牛、螺类、龟、贝类、蜥蜴、蛇类等,可见古人关于鱼的观念,与今人不同。

 

  《释鱼》第一条是“鲤鱼”,编者并非随意。郝懿行《义疏》说:“鲤鱼最为鱼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

     仰韶文化中就可以看到鱼的图腾形象,或曰鱼为龙图腾的前身,而变为龙的或许就是这种鲤鱼。“鲤鱼跳龙门”。

 

(5)《尔雅·释鸟》:“燕燕,,鳦。”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

 

:玄鸟也。齐鲁谓之乙,取其自鸣自呼。象形。鳦,乙或从鸟。

:通也。从乙从子。乙,请子之后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人及鸟生子日乳。兽日产。从孚从乙。乙者,玄鸟也。明堂月令曰:“玄鸟至之日,祠于高禖以请子。”

 

  楚辞《天问》中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

 《吕氏春秋·音初》:“有娀(音松)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 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简狄吞玄卵而生契(音谢),为商的祖先。

 《史记·殷本纪》记载,《诗经·商颂·长发》中也用“玄王“称呼契;《玄鸟》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四、《尔雅》怎么成为经书的?

《尔雅》博士

    博士是中国古代学官的名称,起源于战国。

    东汉赵歧《孟子题辞》:“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

  《尔雅》在汉文帝时就被列为博士,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入“六艺略”。

  《隋书·经籍志》列入“经部论语类”,很早被看作经部的书籍。

把《尔雅》置于正规的儒家经典之列,则是从陆德明《经典释文》开始的。之后《尔雅》收入了《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唐代十二经刻石。始刻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833),完成于开成二年(837)。原在唐国子监,宋时移至今碑林。

   将《尔雅》列入石经的尚有五代《后蜀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后蜀石经》已经亡佚,《乾隆石经》今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

 

五、《尔雅》注本及影响

《尔雅》自问世后,历代作注不乏其人。我们学习《尔雅》必须研读前人的注本和相应的研究成果。

《尔雅》清代以前最著名的读本是郭璞《尔雅注》、唐陆德明的《尔雅正义》、宋邢昺《尔雅疏》。

清代最著名的是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注本是晋郭璞的《尔雅注》。

郭注本阐述了《尔雅》的体例,疏解了词义,注明了读音,区别了今语、古语、方言,校勘了文字。

郭注本资料丰富,疏解全面、系统。正如邢昺《尔雅疏·叙》所云:“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中华书局198010月版。)

 

当代对《尔雅》的研究

周祖谟《尔雅校笺》;

 

徐朝华《尔雅今注》;

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

 

顾廷龙、王世伟《〈尔雅导读》;

 

朱祖廷主编《尔雅诂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