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最有名的人物应该是汾阳王--郭子仪,他是唐朝著名将领。据考证,郭子仪少年时从军于太原。公元762年,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功盖天下,再造唐室”而被封为汾阳郡王,封邑汾州(今汾阳市)。
山西汾阳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是中华名酒第一村--汾阳杏花村。
这些地方,这次都没有去,但感触最深的就是山里最纯朴的民风。
以前人们穷,交通也不便利,只能因地制宜,利用最现有的条件,背靠黄土高原,把山里的黄土掏出,形成一个个山洞,造就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窑洞,这也称之为“卷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大炕与灶相连,二十多年前去的时候,即便是冬天,炕上也暖融融的,这残存的记忆一直留着我的脑海中。
现在,再住在山上,多有不便,而且也有钱了,人们纷纷搬到相对比较靠近公路的地方,盖起了砖房,但总的形式还会是窑洞的样子。
人们大多种植玉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基本留作自用,更种植了大量核桃树、苹果树等,相对价值高些,也会产生更高的收入。蔬菜也自种,但品种比较少,倭瓜、西红柿等,更多的还需要到城里购买。人们基本保留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们在的这几天,天黑后,早早吃完饭,因为早晚温差开始拉大,一般不怎么出门了,就早早上炕看会儿电视就犯困了。
夜晚的山村,人们很少走动,狗也懒的叫唤,有时我们偶尔站在院子里,我们会被相互吓一跳而蹦起来。抬头仰望,漫天的星星,已经不记得曾经看过这样的景象是何时,不由的每每发出感叹;但孩儿们却没有这强烈的感触,仅仅“奥,真好看!”而已。
孩子们到了这里,真是撒花了,不尽“招猫逗狗”,还“上房揭瓦”,总被大人们吆喝着赶下房。他们还把广播体操改编成“踢狗操”,冲这看门的狗踢腿伸拳,看是大狗还反击狂吠,之后也睁一眼闭一眼,烦了。
他们最不习惯的,包括我们哈,就是要到门外的茅房去上厕所,更有对门的老汉,总是在人家的茅房前坐着,有时还端个饭碗,唉,我们只能一忍再忍。
山西人说话非常好听,软绵绵、温柔柔,我盯着她们的嘴,可猜出五成,但孩子们就半句也听不懂了,看着孩子们疑惑的表情,才会转用醋溜普通话来说,孩子们应付的答两句就跑掉了。后来,干脆就学了两句山西话“'hai
bu kai'-(听不懂)” 以回答,逗的当地人哈哈大笑。记录几句简单的发音:“hai de
kai”-(听得懂);“ge(三声)jiu(二声)zhe”(蹲着);“qia ge da”-(面片汤);
http://s1/middle/5395919bt9216cec38f00&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这个小院是汾阳县裕道河镇上金庄一座普通农家小院,是我妈妈的出生地,已有百年历史,我姥姥的婆婆就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然后是姥姥守候在这里,直到92岁高龄,无病无痛,在睡梦中走了;二姨早先嫁到了两道梁之外的那个村而留在了农村,舅舅、三姨和我妈都被大姨因为参与革命而带到了西安上学、工作。现在三姨一家在广州,而我们一家在北京。姥姥不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个院子也就没人住了,但妈妈她们还会轮着回去看看,直到有一天窑洞塌了。现在只是保留了这个院儿,里面种了些枣树和菜,由妈妈的表外甥女一家照看着。我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姥姥还在,我还记得姥姥那时坐在门前的石头上,住着拐杖,悬着小脚,跟我们指着对面那道梁说,你二姨快来了(二姨来一次得走2个多小时,翻两道梁,但姥姥的眼睛可尖了,刚出现一个小黑点就会分辨出是二姨过来了)。
http://s16/middle/5395919bt921716a3aeff&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两个孩子在小院门口摆酷
http://s1/middle/5395919bt9217237fae70&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这排窑洞显然已经被废弃,门前荆棘丛生,但感觉房子还不错,只是因为在山上,生活不便而已吧
http://s3/middle/5395919bt92172eb14402&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窑洞里干净整洁的大炕
http://s2/middle/5395919bt9217368f7811&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房顶上到处是邻家枣树上掉下来的枣,但据说落地的枣就不能吃了
http://s10/middle/5395919bt92173f915d89&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http://s10/middle/5395919bt92174399e489&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孩子们不用大人们带,已经把山道摸的一清二楚,之后对我们说,带我们去游览他们开发的旅游线路,左转右拐,犹如探秘,还告诉我,这块儿土地不能踩,因为那里土质太松软,容易崴脚;那块儿不能走,因为有地雷,吼吼,不亦乐乎!
http://s2/middle/5395919bt9217696231b1&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隔壁院子里的小姑娘,很腼腆,问她话也不回答,只是笑,是不是听不懂我们的话?
优优的解释是:“我们是不速之客,赶紧走吧”,“哦好吧”。
http://s16/middle/5395919bt92177838419f&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看看,多让人担心的小子们,没少让我费嗓子
http://s14/middle/5395919bt92177fccfc0d&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喊话之后,他们就像得胜归来的勇士,下得房来
http://s10/middle/5395919bt921794641219&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刚刚拖了皮的谷子,黄澄澄的小米,还热腾腾的
http://s3/middle/5395919bt92179cf32582&690风情篇" TITLE="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
忠诚的小狗子,看门也看着满地的果子
人说山西好风光(一)太原印象
人说山西好风光(二)汾阳
风景篇
人说山西好风光(三)汾阳
风情篇
人说山西好风光(四)收获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