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地坛书市开了,我就周三请了年假过去,这回我是骑电动车过去的,除了为方便也为了沿途可以转转,虽然我穿上了羽绒服包个严实但是还是一个感受,冷呀,特别是早上,地坛是开门了,书市摊可好多都没摆上呢,找了个摊子要了碗鱼丸汤,摊主说汤还可以加,热乎乎的喝进去稍微好点,这次书市全名叫青年冬季读书节即冬季书市,不过不少新华书店似乎都没参加,但是并不影响质量,
特点有卖扑克的,不同主题的,10块一个,还有不是卖仿制古画的,可以配框的,1-200,我要是有地方挂我一定买,还有最大数量的是外版书,数量规模不小,相当数量还是幼儿的,经过很久的书市经历我总结书这东西要慎买,特别是觉得这么厚很值的书,因为书放家里占地虽然不大,但不会自然消亡,除了上厕所时候也没其他时间会想起翻看,所以多半是空占地方,常年累计就会把你家一点点堆满。
综上我转了一圈才买了本英文原版菜谱,打价35,英文的还基本靠谱,上次买的法文的还武林秘籍样跟家躺着呢,还是卖书的会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买外文的菜谱的,又学英语又学做菜,35你就是帮我开个张。
但是转一圈我还是觉得上当了,另一个摊子上所有外文菜谱一律10块!还都是炖肉啥的硬菜,我看见上面一本大约是香港出版的,总算是个中文的菜谱,10块拿了,算是平衡下心情吧,
早上书市逛得脚下发凉,脑袋发木,正好边上摊子卖暖宝宝,10块10个,顺手买了,揭开,一个贴在肚子,一下贴在后腰,那胶原来是发热了后才有粘性,坑爹的,害我按了半天才贴住,然后就暖和了,看来一个不一定要靠穿厚衣服解决问题,功能性产品也不错,一贴顶2件毛衣了。
一直逛遍一圈,由于一直警告自己别乱买,也就又买了一个昆虫的钥匙链给闺女玩,那堆昆虫五颜六色的,甚至反荧光可心里还是有点各应。
最后天也暖和了,书市也转完了,顺路电动车去了锣鼓巷,骑着电动车一手扶把一手拍照,这样逛街造型FB且拉风。北锣鼓巷除了些小酒吧外还是小卖部小饭馆样的北京穷胡同的本色。但南锣鼓巷就不一样了,连鼓楼大街都变样了,变的很媚俗的商业。
南锣鼓巷更是武装到牙齿,寸土寸金的遍地小店,卖些时尚的水缸子文化衫什么的,也有些另类作定制服装的。饭馆更是全卖披萨之类的玩意。游人不少是旅游团,





午饭是跟鼓楼大街的华天小吃吃的,蛤蟆吞蜜,驴打滚加浇了麻酱的面茶,吃完不过瘾又来碗豆汁加焦圈,还送咸菜。光喝豆汁可能有点酸,但是三样一起味道就跟豆浆加油条一样的自然了。
吃饱本想再逛后海,可锣鼓巷的媚俗叫我有点反胃了,时间不过2点半,一眼望见景山,美术馆也就一站,于是杀了过去,免费领了票进去,美术馆黄色的琉璃瓦一片祥和,可惜差2天青年画展没开,核心展览一个地方的画展,一个夏奈尔展。
地方画展有几幅不错的画,香奈尔展可有意思,半年前刚在上海看过,这次又在北京看了,难道真的和她有缘,北京的展比上海的要好,除了服装视听外还有图书,在一个幽暗的大厅,大家坐在席地的沙发在一盏小读书灯下翻看所有跟香奈尔有关的资料,当然还有她的朋友的作品资料,我看了一个她的中文介绍,这个极致优雅的女性其实是教会孤儿院长大的,所以她的设计里有不少修女的衣服,同时黑色简洁的风格也渗透了她的设计理念,她甚至追求把衣服脱下露出的衬里都要无比完美照片记录了她的青年,中年,老年,她和丈夫孩子的照片,不同穿着她作品的模特,还有她本人穿上展示的作品,她很会交际,而且拥有不少艺术界的朋友,比如达利为她画了一幅幸运麦穗,她一直珍藏。他们甚至会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参与编排一部戏剧,毕加索负责设计戏单,而香奈儿负责设计戏剧服装,不少经典电影里女主角也穿上她设计的服装。她走的是高端定制的路线。时间过的很快好像不知觉整个下午都给了香奈儿了。


最后4点多飞车回家,电动车终于快没电了,电量在一格到0格间徘徊,我只好飞蹬发电在划出去一截。居然也到家了。等天暖和些再骑出去转其他地方吧。又转了一天,没午睡有点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