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安全:“孩奴”心中永远的痛

(2010-04-30 02:26:30)
标签:

情感

分类: 杂侃天下

晚上九点多了,某实验中学门口依然停着若干小轿车,车型林林总总,车尾号不是88就是66,车里多数坐着美少妇。已经上了中学尚需要接送,也就不奇怪我身边的同事们每天和爱人轮流接送小孩上幼儿园,上小学,不知不觉间,她(他)们一个个成了“孩奴” ------  我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安安心心“跑月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媒体频现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有导致群死群伤“杀人狂”出现的爆炸性新闻,这无疑是所有把孩子视作自己身上一团肉,视作命根子的“孩奴”们一记重重的警钟:孩子的安全如何保障?

 

在我“爱是辣舞”看来,这些悲剧事件里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贫富分化严重,导致孩子安全程度也分化:某少林俗家弟子,金钟罩铁布衫第一人,可以投掷缝衣针穿透三厘米厚玻璃,冲击钻钻头钻肚子,被某富豪月薪万余雇佣来当孩子的保镖每天承担接送读书任务,而部分生活成问题,感情钻入死胡同的人竟然以屠杀孩子作为报复社会的手段,确实防不胜防。富豪子弟请保镖,普通孩子呢?任由孩子被丧心病狂的歹徒砍瓜切菜一般屠戮么?

 

如何让社会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记得某大学的成人教育院长说过:我这里三千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减少了起码三千无业青年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认为,让经济困难人群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全民素质提高,促进个人经济状况改善的必要、有效途径。

 

人情淡漠,思想邪恶:倘若只有一个孩子被伤害,倘若这个孩子是富豪后代,再或者争议人物的后代,公众定然会想当然猜测“这一定是丫的得罪了人,所以遭到报复,偶没有做坏事,行得正,所以孩子安全”。其实这样的判断非常有代表性,也非常荒谬。危险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杀人行凶类型的歹徒根本就无意判断谁是有钱人,谁又是善良人群的后代,屠刀挥起之后,今天是他的孩子,明天也许就是你的孩子,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只从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考虑问题,谁也说不准就是下一个牺牲品。

 

安防部门人浮于事,疏忽大意:酒吧门口放着的金属探测器,是为了有效防范当天进入的几百号人携带管制刀具,而拥有成千乃至上万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怎能马虎?君不见现在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大学,根本就不盘查、核实进出人员的身份,这样的学校暂时不出事,出了就是大事。某高校光天化日之下有车辆被社会人员故意砸碎玻璃,事后教师们纷纷讥笑受害者肯定得罪人,被砸活该;学生们纷纷认为是老师行为不端或者刁难学生导致报复,也是活该。再或者遭遇入室盗窃,损失惨重,被其他人说成“为富不仁”,被偷活该,甚至怀疑当事人损失的严重程度有所夸大,可从来没有人想过,如果砸的不是车,而是打的学生,偷的不是私产,而是巨额公物,摄像头没有锁定罪犯,并且让歹徒轻易在众目睽睽下从校园中逃逸,安全防范意识和手段又是何等薄弱?隐患何等巨大?一个大白天连学生、教工安全都没有保障的学校,将来发生惊天命案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只怕到时候辞职谢罪、危机公关,都无法挽回局面,亡羊补牢,绝对晚矣!

 

心理辅导和合理安置:现在的“两劳人员”出来后再次违法犯罪的比例相当高,以最近持枪抢劫金铺20多万的罪犯为例,他们就是在监狱里认识并且发展出“友谊”的,进去是小偷小摸,出来就是杀人越货,改造的效力到底有多大?方式是否正确?再或者小偷小摸进去,然后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原因横尸拘留所,是否有值得深思和改善的地方?因此,对于部分特殊人群,无论是在失去自由,还是浪子回头,都应该更多关心他们的心理、生理、经济状况,避免在罪恶的深渊里越滑越深,能真正做到洗心革面做人。

 

因此,政府应该安抚和关心不稳定特殊人群,提供经济和精神健康上的援助,各单位应该以一票否决制的精神来对待安全问题,对待校外来访人员实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制度、视频监控制度,报警电话粘贴、印刷到所有公众场合,并且在接到求助后半分钟内封锁校园,两分钟内赶到现场,方有可能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绝不能让校园血案和悲剧再次发生,因为人的生命安全是无价的,是高于一切的,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无论是你喜欢的人还是竞争对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