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重建任重道远
(2009-05-15 16:33:38)
标签:
震灾赈灾捐款校舍慈善爱心杂谈 |
分类: 杂侃天下 |
离去年5.12那场惨绝人寰的汶川大地震已经整整一年,随着这灾后第一个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再一次使人们稍稍平静的心忆起这一年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忆起国家、各界、企业、个人都投入了无限的爱心,纷纷伸出了慈善、爱心的双手。
前天我一个网友说想去献血,在一周年之际想为震灾难民做点什么,我劝阻了她:“你身体不太好,现在那边也不缺血了,还是捐些钱吧……” 这时,我在网上看到“可口可乐”公司在今年五月七日再次捐款8000万元用于灾区校舍重建,意即至此可口可乐赈灾捐款已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这一事件引发了我的思考:震灾一年后,灾区到底需要什么?社会大众乃至企业,后续的慈善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我分析了一些公司在此次震灾后的各项举措,发现成功的慈善方针,都有以下特点:
一) 及时:
震灾发生之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自来水没有了,天然水被污染了,气候炎热,就像沙漠里迷路时再多钱都买不到水,灾情发生时水远比钞票重要,一包方便面远远强过鱼翅、鲍鱼,一年后即使给他们一个水库,给灾民百万现金,也比不上当时的一箱水,一块面包,因此第一时间捐赠最必要和急需的物品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公司与员工同献爱心:
万科在这次赈灾捐款面前丢了不少面子,王石说员工捐款“以十元为限”遭到网友猛烈炮轰,而那些鼓励捐款并且领导身先士卒的公司颇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说实话,我在事业单位工作,很厌恶摊派,也不赞成有些单位出钱买慈善的风格,捐款虽然自愿,有了比较好的动员过程,员工的捐款就捐的畅快,心甘情愿,甚至慈善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捐款这个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凝聚力。
三)慈善捐款的持续性和准确性:
大家捐款的时候也会担心是否钱用在恰当的位置上,好钢是否被用在了刀刃上。外国人结婚或者过生日都有一种和国人截然不同的送礼方式,就是由受赠人自己点礼品,从微波炉到便签都有可能成为礼物,这样避免了浪费,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需求。这次地震将绝大部分校舍都给震塌了,伤亡惨重,在我看来,灾区重建工作里最重要的就是做出高质量的房子来。
四)慈善捐款,低调更显宝贵。
也许今年的同一时期捐款相比去年少了许多媒体的重视和公众掌声,但意义依然深远。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兑现了承诺,去年不少的声称捐款的企业迟迟资金没有足额到位,很多企业是被迫捐款的,而那些不攀比、不勉强、不张扬并且总是坚持做慈善的公司其精神就更加宝贵。
小结: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慈善爱心事业永远没有终点,而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如何应对灾难后的捐款成为了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处理不好则成为企业形象或者企业生命的灾难,慈善需要爱心,要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同,更需要有计划和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