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赵启正先生讨教智慧与聪明的区别

(2007-08-23 00:33:08)
标签:

爱是辣舞

观点

赵启正

分类: 情医号脉
一个朋友介绍我看了一篇赵启正先生的文章,让我有了不少感触,思考了一天一夜,斗胆和赵老师探讨一下“智慧”与“聪明”的区别问题,如果赵老师碰巧看到我的拙作,不妨指点一二(以下蓝色字体为赵启正先生的原文):

 

 一般说来,在人与人的交谈中,文化差异越大,越会听到不同的见解。所以,要有意地注意谈话的节奏,给对方多留些说话的机会,才能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爱是辣舞:在这里用“互补”这个词并不太妥当,从数学的“补集”的概念来说,实际上有逻辑中的“对立”的概念,比如A观点+B观点组成事物S的观点集合,那么A可以说是S的一部分,B也是S的一部分,互补就形成了整个S。这代表“两人观点完全不同,没有谁对谁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这只能说是皆大欢喜的中庸之道,你也对,我也对,我们“互补”了,我们“联通”了。

 

请问一句:这样的皆大欢喜,没有谁对谁错的讨论有意义吗?互补了,全面了,除了形成一本专著外,并没有什么指导性的作用,因为文化差异既然大,谁又该采用谁的?让一种文化的用另一种文化的解决问题方式,可行吗?无非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在特拉维夫,我与佩雷斯(时任以色列副总理,现为以色列总统)有过一次关于聪明与智慧的对话。

 

赵:您在中国电视台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年纪大不是罪过。”

 

    佩:我的确说过。有些人可能认为年纪大是一种罪过和负担,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使你更加果敢,更加智慧。

 

赵:聪明和智慧是有区别的。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F.Nash)说过,人年轻时可能更显聪明,但年纪大则会更有智慧。

 

爱是辣舞:显然赵启正先生是赞同数学家NASH的观点,并且引以为证,“年轻时候显出来的是聪明,年纪大更有智慧”。那么,根据这个推理,是否暗示着年纪大的人相对都智慧些,人与人之间在年纪大的时候智慧差距缩小了?似乎赵先生忽略了这样一个常见现象,年轻时候比别人都聪明,年纪大的时候同样比别人更智慧,始终出类拔萃?我想赵启正先生也是这样一个例子吧?我这里要说的是,聪明和智慧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对人不同时期的两种称赞用词而已。 

 

一个小孩子很“聪明”,我们叫他“神童”,叫“聪明的孩子”,以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也最多能用到“聪明”这个词,而“智慧”这样的词语是不可能让其父母或者亲属朋友用在孩子身上,说个孩子智慧似乎有些搞笑,最多用个“机智”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那“智慧”是什么呢?爱是辣舞认为是形容中年人甚至老年人脑细胞尚能高效活跃的一个敬意词,你总不能说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很聪明”吧?这明显是不敬,小学老师都会告诉你用词不当,你这样说人家,就相当于“智力宝”里录好的对幼儿的夸奖“真棒!你真聪明!”

 

爱是辣舞认为:对于善于用脑,能够想到别人没想到的,能够把别人想到却说不出来的说清楚的人,我们嫉妒的时候就说这是“小聪明”,尊敬人家就说是“大智慧”,本质上有区别吗?

 

佩:我的老师本"古瑞安告诉我:专家是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的人,而真正的智者能够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

 

爱是辣舞:佩同学的老师本"古瑞安先生的观点我也不是很赞同,他提出了一个空洞的智者概念。当年海灯法师在世时他的得意门生严新曾经著书说:我师傅拥有武学最高境界,那就是消除坏人的犯罪念头于无形。后来,海灯死了,没人再愿意说自己是海灯的徒弟,也没有人再提消灭犯罪于无形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个智者能够没有见过类似的现象就可以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孔子可以说是智者,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拿着一个小学生都认识的电视机放在他的面前,不给他遥控器,他会知道那是干什么的东东吗?我敢保证拿个保险套给他,他会当着我的面吃了。

 

因此,专家在说他在行的话的时候,别人看来是智者,每个专家都是在无数次摔交中成为的智者,而不是无端端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不过是“手熟”、“眼熟”耳。

 

赵:智慧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但智慧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磨炼。令人惋惜的是,当人有了足够的智慧时,也有了足够的年龄!

 

爱是辣舞:把人拿来比较,一定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或者是不同人的同一个阶段,否则没有可比性,他提到智慧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实际上赵先生在这里故意混淆了“知识”的概念,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的经验,只有正确的理论而没有实践,即使是千真万确地背诵出来,也能算智慧吗?我再很想斗胆问赵先生一句,“足够的智慧”,请问多少智慧才是足够的?用一个语法术语来说,智慧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您在这里展示着您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时候,请问您的智慧足够了吗?也许您会谦虚地说,“每个人都会有‘一字之师’”,那就和您的“足够的智慧”矛盾,也许您会非常不谦虚地说“我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智慧”?您肯定不会这么说的,孔子生前可能都没说过这话,更有先哲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想您更不会这么说。

 

那么,智慧是不可能“足够”的,所以,“足够的智慧”不过是对年迈者的安慰而已,不然混了这么多年,连“足够的智慧”都没有,那不是白混了吗?不是比毛头小伙子强不了多少吗?

 

佩:所以,人们不仅需要锻炼身体,也应锻炼心智——就是不停地思考问题。人类能训练大脑,动物就不行。

 

爱是辣舞:不停地想问题作为锻炼心智的办法并不可靠,有些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就是长期思考一些问题,始终跳不出来,最后成了疯子;“殚精竭虑”这个词也是过度用脑而造成思想“拉缸”,更不提脑力劳动者的“过劳死”和天天用脑的人竟然也会得“老年痴呆”了。

 

赵:还可补充一点: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每一代都几乎是从零开始,而人类有文化遗产,有父母的教育,所以一代人比一代人成长的基础好。

 

爱是辣舞:这里赵启正老师提到了动物,动物话题还是赵忠祥老师更精通一些,我和赵启正先生看法不同的是----“人就是动物的一种”,按照分类,是又哺乳又脊椎,只不过不好意思到“灵长目”里和猩猩猴子认亲而已。

 

动物的每一代并不是从零开始,也是在不断进化的,不过有快有慢而已,装进大脑的东西和生存的环境不一样。原始人进化成现代人用了几十上百万年,最近几千年人类赶上了发展的好时机走在了猴子前面,按照现在这样野蛮发展军事和浪费资源,敢说某天地球上的生物就不会是老鼠最智慧?那时候说这话的可能就是老鼠,它们看着人类的畸形后代,得意地吱吱着:“人类每一代人的智力都是几乎从零开始的”。

 

   佩:根据进化论,动物也在进化,但不是父母的教育。

 

   赵:今天的人要比一千年前的人更富有智慧。可是老虎在一千年中的变化是看不出来的。

 

   佩:所以老虎成了濒危动物。

 

 爱是辣舞:看看熊猫,看看扬子鳄的骨头,再拿个试管比较一下最近几十年人类精液量的减少,不知道赵老师还能说出“一千年的智慧”吗?光比较脑容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一千年后,人类还能不能用自身能力繁殖后代还是未知数,也许比起老虎和熊猫,我们人类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小结:我更喜欢“聪明”这个词,它代表“无师自通,另辟佳径”,而“智慧”代表“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的含义。

 

写完这些,上网搜索得知您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惊讶得下巴掉下来接不上去,我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但既然想了这么多,就不考虑身份悬殊了,在思想的探索上,我希望和您这个智者探讨,让智慧之光照耀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