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日记 |
有时候,博客已经脱离了日记的初衷,有时候,人们喜欢把文字和文字背后那个人联系起来。
其实这多少有些不公平,写情感小说的人,塑造、编造、伪造了那么多叫人号啕大哭或者目眦尽裂的故事,为什么少有人将故事和故事后的作者视为同一个人?因为大家知道那是故事,因为大家知道那是小说。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演绎了同性恋后,直到他飞下高楼的那一刻,大家唏嘘地说,哦,他是个同性恋,可大家是否回忆起,自从他扮演了《霸王别姬》后不久,他是同性恋的传闻开始出现?到底是我们把他逼到了同性恋上,还是他从同性恋电影里找到了自我和快感,或者是他一直都是,我们不知情而已?
博客里写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吗?我一直力求让自己的作品表现出真实、可读,贴近大众阅读者,一来我的文笔有限,二来,我始终坚持将“能够引起共鸣”作为自己作品的方向。
有人说,不喜欢看我尖锐的文字,有人说,不喜欢看我的两性话题,有人说,喜欢看我揭露社会时弊的,有人说,我的文笔很烂,还有人说,我写的两性之间的话题深入人的内心深处。
我很少写自己的感情生活,写了,会有人对号入座,有人会猜测,有人会鄙视,有人会羡慕,我觉得大家看的时候,当成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最好,象看小说一样去阅读最好,否则我会活得很累。
同样地,有时候为了深入了解一件事情,我也许会深入到那个圈子,那个群体里去,了解,精通,不等于我就会去做,如同揭露传销内幕的那些人,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传销者那样。
不得不承认,一个最好的侦探,同时也具备了做一个最强的罪犯的条件;一个最好的锁匠,也具备了做一个最高明的小偷的条件;一个悲天悯人的写手,同时也具备了成为一个博爱的花花公子的条件,但大家别忘记了,有这个条件,不等于就一定是,有这个想法,未必就会成为现实,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可往往读者们忘记了这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由于文笔所限制,我比较习惯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这就象一个心理分析师要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里,和别人同样去感受,以别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一样,正是如此,心理医师需要定期给自己进行心理咨询和排解,正是如此,一个写作者,也常常会陷入到自己的情节里不可自拔,我也因此常常感觉到孤独和无助,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我的文字里写过《上班一族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别人结婚,我有快感》,《如何高效率地吃自助餐》,很多看过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抠门的人,是一个变态的人,一个极能吃的人,可事实上不是这样,在单位里,我可以变废为宝,别人结婚我一向是要多送一些回去,平时有吃就吃,没吃的也饿得一整天;郭达在今年的小品里说自己喜欢在单位里刷牙,我相信小品的编写者自己不是这样,但他可以想到这点。
那么,希望我的博客的观看者,以一种倾听其他人故事的心态去看待,我不是圣人,不是恶魔,不是情圣,也不是下半身写作的人,更不是出卖朋友的人,我写的东西也许有生活原型,但不要因此和我自己挂上了钩。
博客,有些是给自己和好友看的,有的是给所有人看的,不要一概而论;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儿,也不能硬捏在一起。
PS:借这里,告诉一些看了我写的东西造成压力,或者看不起我人品,或者觉得我非常复杂的网友们,你们看到的,只是作品,你们看不到我的心。
其实这多少有些不公平,写情感小说的人,塑造、编造、伪造了那么多叫人号啕大哭或者目眦尽裂的故事,为什么少有人将故事和故事后的作者视为同一个人?因为大家知道那是故事,因为大家知道那是小说。
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演绎了同性恋后,直到他飞下高楼的那一刻,大家唏嘘地说,哦,他是个同性恋,可大家是否回忆起,自从他扮演了《霸王别姬》后不久,他是同性恋的传闻开始出现?到底是我们把他逼到了同性恋上,还是他从同性恋电影里找到了自我和快感,或者是他一直都是,我们不知情而已?
博客里写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吗?我一直力求让自己的作品表现出真实、可读,贴近大众阅读者,一来我的文笔有限,二来,我始终坚持将“能够引起共鸣”作为自己作品的方向。
有人说,不喜欢看我尖锐的文字,有人说,不喜欢看我的两性话题,有人说,喜欢看我揭露社会时弊的,有人说,我的文笔很烂,还有人说,我写的两性之间的话题深入人的内心深处。
我很少写自己的感情生活,写了,会有人对号入座,有人会猜测,有人会鄙视,有人会羡慕,我觉得大家看的时候,当成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最好,象看小说一样去阅读最好,否则我会活得很累。
同样地,有时候为了深入了解一件事情,我也许会深入到那个圈子,那个群体里去,了解,精通,不等于我就会去做,如同揭露传销内幕的那些人,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传销者那样。
不得不承认,一个最好的侦探,同时也具备了做一个最强的罪犯的条件;一个最好的锁匠,也具备了做一个最高明的小偷的条件;一个悲天悯人的写手,同时也具备了成为一个博爱的花花公子的条件,但大家别忘记了,有这个条件,不等于就一定是,有这个想法,未必就会成为现实,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可往往读者们忘记了这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由于文笔所限制,我比较习惯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这就象一个心理分析师要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里,和别人同样去感受,以别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一样,正是如此,心理医师需要定期给自己进行心理咨询和排解,正是如此,一个写作者,也常常会陷入到自己的情节里不可自拔,我也因此常常感觉到孤独和无助,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我的文字里写过《上班一族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别人结婚,我有快感》,《如何高效率地吃自助餐》,很多看过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抠门的人,是一个变态的人,一个极能吃的人,可事实上不是这样,在单位里,我可以变废为宝,别人结婚我一向是要多送一些回去,平时有吃就吃,没吃的也饿得一整天;郭达在今年的小品里说自己喜欢在单位里刷牙,我相信小品的编写者自己不是这样,但他可以想到这点。
那么,希望我的博客的观看者,以一种倾听其他人故事的心态去看待,我不是圣人,不是恶魔,不是情圣,也不是下半身写作的人,更不是出卖朋友的人,我写的东西也许有生活原型,但不要因此和我自己挂上了钩。
博客,有些是给自己和好友看的,有的是给所有人看的,不要一概而论;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儿,也不能硬捏在一起。
PS:借这里,告诉一些看了我写的东西造成压力,或者看不起我人品,或者觉得我非常复杂的网友们,你们看到的,只是作品,你们看不到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