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侃天下 |
我们该怎么看待记者的职业道德?以下有几个分析题,大家不妨和我一起思考下:
拍摄一个路人骑自行车摔进下水道的瞬间,到底是不是缺德和故意制造新闻的做法?我认为不是。大家经常可以看见急诊室里的医生,每天忙着手术,救死扶伤,把一个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挽救回来;还有一种医生是大家平日看不到的,他们长年累月和各种培养皿,试管,实验用动物,还有显微镜和各种病毒打交道,他们从没有亲自抢救过病人,但他们发明了病毒疫苗,不用开刀不用抢救就可以挽救千万性命。
回到刚才的事例,也许这个记者盖住了那个盖子就可以避免这次伤害,但还有千万个盖子都靠这个记者一人之力去解决吗?如果拍摄一个没盖好的盖子给路人带来的伤害可以换来千万个盖子被盖好,那也值得了。(附加问题:一段铁路上有十来个孩子玩耍,一个好孩子乖乖地在废弃车道上玩,并劝说其他人不要玩耍于正在使用的车道上,未果。这时一辆列车开来,你是扳道工,你是选择将列车转向废弃车道,压死那个懂得知识的孩子,还是眼看着十个不懂安全知识的孩子死去?一个无辜的生命VS十条无视铁路安全法规的生命,你如何选择?)
现在有些记者发现事情发生以后,本着事情闹得越大越是新闻的思路去办事,比方说医院里死了个病人,不是医疗事故,而是抢救无效,记者给病人出主意,要家属去闹,堵门,到医生办公室去闹,抬花圈去,然后趁机拍照摄影;还有的记者撺掇别人去跳楼,跳河,这不是害人吗?为了达到新闻的爆炸性,不惜以别人的生命安全和大众利益来冒险,只为了成就自己变成一个名记,这样的记者已经丧失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公正。更有一些黑心记者编造新闻,人为制造恐慌和谣言。
还有些记者,拿了谁的好处,就帮人写字,新闻报导根据别人给的好处的多少来安排情节,这样的虚假报导社会上有不少。
综上,我个人得到这样的结论:要解读记者这个群体,要全面地去看,不能只看局部或者是其中一面,就象看人需要同时看到左脸和右脸才算看清楚相貌一样,一张脸是绝不可能左右两边完全对称的,每一个侧面都不能单独表达出完整、真实,记者看世界的眼光也必须是左看看,右看看,单边报导和道听途说,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
记者,正义的喉舌,公正的眼睛。曾几何时,记者被比喻成“妓者”,又曾几何时,记者成了虚假新闻的始作俑者。记者给大家的印象,是好,是坏?以下,我讲一些我接触的记者是什么样儿。
文:LOVER
记者A:
某党报记者,在一个朋友的同学聚会上见到,由他带领大家到一个豪华KTV免费K了一晚,估计正常消费得600以上,但全部免单,他笑曰,这些人平时想请他来,都难得请到。
记者B:
某电视台记者,向我介绍她的领导出差的情形是,制作费用反正比较宽余,做一趟下来,一万块经费是有的,买领带有瘾,不是一条一条买,而是十条十条一买。
记者C:
北方某大报记者,电话采访过我,给我的印象是:触觉灵敏,绝不放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且确实乐于助人,后来我在报纸和网站上看到他的名字前标注有“首席记者”称号。
记者D:
某新闻频道记者,给我做节目时住300多元的房间都觉得贵,说省一点是一点儿,台里经费也紧张。
后来我对他开玩笑,说有个关于中央台、名叫《分家在十月》的影片剪辑相当不错,一定是专业人员做的,他闭紧了嘴巴,不置可否。另外,他和他的女搭档可以非常敏感地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记者E:
我在网络论坛上接触的,做事有魄力,善于发现商机,也善于和人沟通,后来他拉我去做报纸广告,只不过我不熟悉这行……
记者F:
在一起医患纠纷中承担采访任务,很巧的是,患方因为有他这个熟人找他来摄像,而他刚好和医院方也是熟人,报导被播出了,确实反映了整个事件,但没有提医院名字,也没有在镜头里出现可以明确辨认这个医院的标志物。
我接触的记者也不少了,以上都是我亲身经历。
请朋友多支持我的博客 爱是辣舞 http://blog.sina.com.cn/m/lovervip,每天更新。
我最新文章 80岁老太在医院得了梅毒给我们的启示
前一篇:野猪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