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祖书勤《明枫集》
(2008-09-15 14:54:46)
标签:
祖书勤《明枫集》崔自默文怀沙杂谈 |
序祖书勤《明枫集》 崔自默 展读祖书勤将军新著《明枫集》,觉得其诗稿墨沈淋漓犹未干,立即唤起我一些思考。
说“诗言志”,那么,究竟为什么要有诗?诗为什么要言志?怎么言志?言什么志?这些,似乎还都值得细加考虑。
祖书勤将军大概一定会同意,人生如寄如旅,着实不易;之所以作诗,就是为了在现实与理想的尴尬之间,走出一条浪漫之路来。
个人心性有殊、阅历有别,体悟自是不同,这些,都使“志”有了实际来源与次第区分,非为空穴来风。自钟嵘和司空图以还,之所以要给诗分品,其原由正是看到了这种固有区别,难以一律。
作为军人的祖书勤,具备了雄浑、豪放与旷达,而在他的诗中,仍可以读到典雅、含蓄与疏野。在《明枫拙集自题》中,祖书勤有句云“骚坛初涉带血耕”、“恰似人生浪击舟”、“直向华笺题小诗”、“留名岂赖虎儿皮”、“简词陋句亦孤芳”、“夜半朦胧吟有声”、“剑外风月别有天”、“性致虽柔犹傲骨”,此足以为证。这,是祖将军的辨证、客观与圆融,也是他诗句味道的所在。
道,是复杂的,所以才更有趣味,值得玩味。“人莫不食也,鲜知其味也”,对“味”的理解及阐释,因人而异,于是给诗增添了意思。意思,有直有曲,其直者如禅家,似直又曲,在曲直之间意思无穷;因直而求简约者,甚至于牺牲平仄压韵等讲究,也在所不惜,不是无由。
古奥虽说也是诗之正宗,然而清新明透,不失风雅本色。在字里行间,祖将军愿意选择的,大多还是直抒胸臆。审美标准与审美心态、审美效果,端赖于审美经验。祖书勤独特的人生经验与知识背景,注定了他的选择。“岂为沧桑生浩叹,抱定丹心到白头”,他《红枫颂》里的句子,透露出心底消息。
在这本诗集中,无论是正宗的古体诗,还是自由的现代诗,祖将军都是为了言志、用志。情之所至、兴之所发,诚如庄子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对于诗,祖将军聚精会神,身心与之,略无旁骛,故以获得的快慰与冷暖,也只有他自己最明白。
“枫”与“讽”音同,或许尚有寓意在焉,因寄所托,不亦快哉。总之,观物比德,博览圆照,可以超越小趣味小情调,最终走向大。语言形式如是,人生内容亦如是,愿与祖将军共勉。
当代哲人、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对祖将军诗作评价颇高,并有命在下作序,乃敢缀语云。 戊子大暑于京中柷敔堂 //////
崔自默博士听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讲<<诗品>>
崔自默向文怀沙先生求教.2008.7.2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