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紫檀、收藏热与文化飙价

(2008-05-23 07:44:13)
标签:

紫檀

收藏热

文化飙价

崔自默

文化

人、紫檀、收藏热与文化飙价

崔自默

 

苏东坡《书唐氏六家书后》有曰:“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人是活的,东西是死的。人重,物贵。人不灵,东西也不会灵。持此理念论紫檀,以及紫檀价格的高低涨跌,很有趣味。

“花多少钱买它,它就值多少钱”——在《我的艺术品价值论》里我有如是说,至今我仍坚信这样的看法。假如一件东西不值钱,是因为买它的人没有钱,或者说没有人拿大价钱去买它。作为特殊商品的艺术藏品,其本来价值难以绝对论定,只能由交易价格临时表示,而且,它受到供求关系的直接影响,由整个市场流通资金的注入总量左右。

邮票、君子兰、和田玉、锦鲤、普洱茶、紫檀木……几度疯狂,几度秋凉,收藏品市场正陆续上演着这样一些悲喜剧。剧情如何,全由人心。角色、演员、导演,概莫能外。

紫檀木暴涨暴跌,与紫檀有关,但与人更有关;与钱有关,但与文化更有关。只要是投机,有一夜暴富的,就有等着跳楼的。有的人,还不太理解什么是紫檀,就被“套牢”了。要想解套、放下、看破,必须明心。

紫檀是什么?这似乎不用多说。它是硬木头,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头之一。它为什么名贵?因为少。“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应该完善为:“物以稀,众所欲,乃贵。”——虽然稀少,但假若大家都不喜欢,也不会名贵。

喜欢,必须是真心的。“有行无市”的东西,一定是人们不真心喜欢。真喜欢,就会舍得花钱,然后进入实际生活,成为消费习惯、实用文化、生活细节。

紫檀家具超越其实用价值,被作为艺术品收藏,受人青睐、追捧,自有道理。崇尚造化、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端庄典雅、谨细大方、沉穆恬静、超凡脱俗,这些美学特征、人文情怀、精神风范,在紫檀家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集天地之灵、自然之美、文化关怀、艺术情韵于一身,成就了紫檀。中国喜欢紫檀之风由来已久,也是最早认识和开发紫檀的国家。晋人崔豹《古今注》有云“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唐人王建有诗云“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孟浩然有词云“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可见在唐代时紫檀已深入生活。

和早已成名的海南黄花梨一样,小叶紫檀由于生长速度极缓慢,有了被囤积居奇、奇货可居的物质条件。半个世纪才能长1厘米,千八百年以上才能成材,而且因为树芯内含有营养成分紫檀素,使它未老先衰。腹部被昆虫蛀食,又终年积水朽损,故以“十檀九空”,出材率极低。国家标准确定了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红木树种,紫檀居红木之首。它色泽紫红,凡是各种红木所具有的优点,紫檀都有。它木质坚实、细腻、稳定,纹理漂亮、光泽。不用上色上漆,长期使用或经盘磨后,紫檀木质表面黝黑古朴,逐渐形成瓷质的“包浆”,美不可言。除了做家具,因为雕琢不易开裂,紫檀木用以人物雕塑,毫发毕现,气韵生动。

紫檀之热,可追溯并归功于明清两代皇室。从明代起,紫檀就被皇家青睐,到处摆设陈列,于是国内紫檀被采伐殆尽,于是派人赴海外采集。至清,紫檀家具由内务府造办处督作,琳琅满目,尽显皇家气派。乾隆年间,每斤紫檀料需四两白银,加之精巧工雕,成品贵重豪华,极具收藏价值。沉稳牢靠,经久耐用,被视为镇宅之宝,传之百代,也符合了皇家贵胄江山永固、富贵长存的意愿。此外,因为素有驱邪、镇宅、治病之说,紫檀被看作“圣檀”,常被做成吉祥饰物佩带身上。紫檀还可入药,有舒筋活血之功效,所以除了做器物,还可做挂牌、吊坠、手镯、手串、佛珠等物。在睡眠和养神时,精神放松,悠悠檀香沁人心脾,周身通泰,于是紫檀成了养生与延年的符号。“寸檀寸金”之誉,非为无由。

本为权贵使用的紫檀,随着朝代更替,从皇宫府邸散落民间,“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少珍品也流失海外。随着日益众多的收藏者意识到紫檀的珍贵,购藏一两件引以自豪,所以国际上刮起紫檀风,拍卖市场上动辄拍出千万高价。没有旧的有新的,买不起旧的买新的。因为紫檀市场有利可图,于是沿海诸地近年形成一批颇具规模的加工集散地,它们既是厂家,也是炒家。目前小叶紫檀只有印度南部还有少量出产,极为珍稀,原木直径10-20厘米,比重大,入水即沉。根据木质纹理和产地,有犀牛角紫檀、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鸡血紫檀、花梨纹紫檀、刺猬紫檀、大果紫檀、囊状紫檀、鸟足紫檀,以及越柬紫檀、安达曼紫檀、印度紫檀等。有的虽带有“紫檀”二字,但实际上并不纯正。正宗印度小叶紫檀,滴酒精后木质会溶出桔黄或桔红色,油分充足,木质表面有绞死纹,俗称“蟹脚纹”,木结处有“鬼脸”。因为原料奇缺,所以不法商人把其他树种经染色拉丝,伪装成紫檀或以马来西亚大叶紫檀冒充小叶紫檀,但只能欺骗初学新手,难逃行家法眼。2006年初,印度小叶紫檀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原材料每吨15万元,两年之内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大跌前,原材料均价曾攀升到每吨75万元的历史最高位,涨价5倍。

几乎与去年底发生在股市的震荡同期,小叶紫檀价格忽然在数周内连续下跌。紫檀在硬木市场上地位相当于股票A股里的龙头,一涨一跌会影响大盘势态。小叶紫檀的式微,也影响到其他红木行情。收藏泡沫,是被炒家吹出来的。炒家获利后,迅速“离场”,一任行情暴跌,中间被套牢者无数。糊涂人早晚会踏入陷阱,“放长线钓大鱼”,线放出去却未必能收回来。小叶紫檀大涨大跌,是资金流量作怪。大进大出,价格巨幅波动,这反映了经营者心态的浮躁与失衡,这种状况屡现于其他投资品上,司空见惯。大量的原材料和制作品,不是在第一消费战线上,为直接收藏或消费者服务,而是把握在投资者手里。他们蠢蠢欲动,当有小投资者涌入时,泡沫会瞬间被挤破,亏本者在所难免。下跌过程中,炒家争相抛货,更多商人袖手观望,风波会很快蔓延到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家具商头上。都是倒家,都在鼓捣,都不负责,都不消费,谁买谁的?

消费才是真收藏。小叶紫檀的价格波澜,又给炒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直接消费者还没有大规模形成并稳定的时候,中间商不能急于求成、惟利是图。“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无疑是奸商的一大病。收藏市场里热心的消费者,一旦被垂直打击,犹豫狐疑起来,萎靡不振的还是整个文化产业。如果不急于倒腾、不急于投机,不会这样。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者,稳定消费群落的实在心态,这是牢靠市场的物质基础。供求关系虽然包括原材实物,但更应该涉及消费者的收藏心理、知识背景和精神准备。

市场繁荣,究竟还是文化飙价。“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玩紫檀木,应该再上点层次,家具不能只是家具,不能只停留在器具阶段,更不能粗暴地把它作为一种可资炒作牟利的工具。境界高上不去,风险会永远形影不离。

跌价,与直接消费者无关,甚至是大好事。耳鉴与追风,是对艺术品投资的误解。收藏,务必“心鉴”,为了文明需要、消费品味、精神追求,那么,价格是高是低,就无关紧要。我们本应该攀比什么?

“门当户对”,紫檀不属于投机者。紫檀木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那热带雨林里的紫檀树啊,你应该长得再慢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