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崔自默思想随笔莫得忒什 |
崔自默思想随笔之<莫得忒什>选段(1)
未始/装置摄影/2007年/上海/崔自默作
富、贵、雅、仁,是人生渐递的四个层次。
悟性,悟“性”,改变本质;悟性高,即改变快且影响深远,否则就是泡沫或木头疙瘩。
做学问的四个层次:一,兼善天下,大道无私;二,安身立命,精神寄托;三,为稻粮谋,蹉跎岁月;四,欺世盗名,混淆视听。此中第一第二种情况其价值为正数,第三者价值为零,第四者价值为负数。
“悟性”之旨在悟“性”之论。男风流女风骚,大抵亦由此而发。性者心生也,心外无物。“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性质本好,随着衰老,力不从心,就有了“知其雄、守其雌”与“复归于婴儿”的愿望。
我有“尽兴说”,兴与性通,乃知“兴高采烈”之有余味矣。何谓乎“高”?则当于形而上思之。
法喜,禅悦,达到这种地步才可以使学问关乎命理。
暖气太热,拧紧又停,难道控制温度就那么难么?科学技术,应该考虑为人民服务,做到细节实处,而不是没有用处的假大空的东西,做学问亦如是。
我的理论,向来讲究要朴实、要到位、要有真见的,但上一旦如此,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以为没有学问,不服气,所以我以后还得表现一些别人弄不懂的玩意甚至假学问。
有蒙人的人在,是因为有人喜欢让人蒙。
正因为没有可研究的,才要研究,都研究明白了,还研究什么?很多个人的所谓的“研究会”,就是这个道理。韩舒柳老师说可以成立一个“崔自默研究会”,不仅仅是研究崔自默;“崔自默”只是一个名字。“大白兔奶塘”,不是大白兔的奶做的塘。
做生意需要学问,不需要文凭。
人文学科所认为的哲思学问,往往只是自然科学(理科和工科)的逻辑推理而已。
做学问关键在悟,就是用我们理工学科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演绎概念,抽绎思路,就能写下去,还能出奇。不要光看书,跟着人家的脑子走,就如走迷宫,如看万花筒,没有什么实际意思的。
要少看书,多想,有时间就写下来。看似随意的东西,往往便是“厚积薄发”的精髓。有些事例,人云亦云,吠形吠声,一般人总是短见的,而事实上,真正的实在的大道理,却往往是似乎违反常理的,或者不算是什么道理。
吾思想方法之长,除却逻辑演绎之法,就在于勤“捡”:每遇脑际灵光闪现,恐其失落而不复得,即刻记录留存。
问学之大道,在于用心。
学问之融会、圆通,在于用心笃勤,如行走街巷,左右贯穿联络,以至于无死角。
一问三不知——符合乎道,或许才是大学问者的态度?行不言之教,道与教,不是靠有限的言能解决的。
傻子的学问最大?庄子说的木人、畸人、至人,是什么样子?痴呆之状?肯定不应该是眼睛灵活、巧舌如簧。
中国的学问至为渊博,且圆融而混沌,正像大海,浩瀚无边且深不可测;一旦你扎下去,就可能再也上不来。皓首穷经,在现代的社会,那是傻子和财主们的事。
西方的学问和大师的造诣,却如高峰,只要沿着可走的符合逻辑的路径往上爬,总有到顶的时候,也还可以随时沿原路走下来。
见了高山,你就不再留连于小丘啦。第一次,你以为那个小丘就是全部,于是你发现自己错了,就成熟一些。也许不久,你再次遇到一个比前一个小丘稍高的小丘,你以为到头了,你就又错了。人自以为是,只能自己教训自己。
小知识分子,反容易自我拘束。学问大了,修养深了,才能突破局限。
知识和学养的体验与生发,必须是个性的体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你告诉他也没用。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了不起,是糊涂人。“学然后知不足”,不知道谦虚的人,一定是无知的。骄傲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他无知;老年人再不知谦虚,是没救了。
谦虚是有学问者的专利。学然后知不足,余无学,故不知己之不足,信口开河,好为人师也。余之说也,亦己之思而已。
余之狂说,非为无意识,乃以保证余之年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