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琐谈三则

(2006-12-15 20:45:11)
分类: 自默散文

 

艺术琐谈三则

崔自默

 

(一)

由于有人批评说齐白石单薄,我便说了齐白石的很多好处,也用了诸如“大味若淡”等很多道理,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齐白石单薄,其内容和形式简单就是明证。

我没有再继续说道的本事,于是打比方说:你们可以认为鱼翅是绝对的高级,制作起来需要相当高的水平,吃起来也是绝对的地道,这些我都不反对,也认为你们很正确,但是,我还是坚持喜欢萝卜与白菜,这没办法。

艺术水准的判断问题,总归是一个属于个性化的审美问题;其判断依据的标准,往往不是客观的、科学的,而是属于个性化的东西,其中有难以言传的形而上的成分,比如悟性、精神、情怀、寄托等等。

也有人指出我的说法存在自相矛盾,我不能一一拆解其细节,只是就“矛盾”这一概念进行简略分析。任何立论,总是发生在某一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条件,针对具体的方面而展开,不能全面只能片面,只要有结论就一定偏见。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些片面、偏见,作为结论、观点,都是整体里的一个切片,类似一根头发虽然不是全身但是可以反映全身的基因,这属于全息论。知识的真相是混沌的,说不清楚的,所以要具体分析站在哪个角度去观察。譬如我们小时候穿开裆裤,老了就不能再穿开裆裤,这并不矛盾。

 

(二)

忽然读到有人论学问与艺术的关系,说有学问也不见得能搞得好艺术,这很正确。

学问是衡量艺术水准的一个尺度而已,并不是全部内容。有学问未必能搞好艺术,因为艺术需要专门技巧;没学问也许能搞好艺术,因为艺术可以是完全个性的、朴素的、不假修饰的、原初的状态与展露。

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谈论艺术的价值,总是要与人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同样的一个艺术形式,不同的作者会被读出不同的内容来。同样是一张纸,不同的作者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与价格。

当学问被认可的时候,当学问被认定是艺术家的必备条件时,学者型的艺术家就受尊重,其作品也珍贵。当艺术只讲究张扬个性,置学问大小于不顾时,尤其是艺术市场在经济的支持下炒作有序、很成功、很运气时,学术也无可奈何。

至于学问在艺术里面应该不应该受重视,见仁见智,不好做结论。

 

(三)

打开搜狐博客,在文化群的最上边有署名“余秋雨”(也许不是他本人,因为博客上张冠李戴的现象不是稀奇事)的一段文字,是置疑“四大文明”的,意思是说它们太古老了。

这真是莫名其妙。“四大文明”本来就是古代的发明,如果放到现代当然不算什么,那时候当然不会发明出汽车和手机来。孙子埋怨爷爷太老了,实在不像话;如果没有爷爷,哪来的孙子。

名人的博客一般文字很简短,只言片语、前言不搭后语,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写吧;但偏偏会有很多人聚拢过来捕风捉影、东拉西扯、添油加醋以共襄“盛举”,于是很热闹——实际上,根本不是地主的功劳。即便上述的认为“四大发明”过时了的观点,也真就有不少人使劲点头。

也许我的理解力差,其文字背后还埋藏着深厚的味道我没有咀嚼出来,但起码那样的标题有点顾弄玄虚,让人惊慌失措。也许这样怪异的标题容易吸引人的目光,那也就无可厚非了。地球算什么,又不能当橘子吃!苍蝇算什么,不就是爬在垃圾上不得病吗!鲁迅算什么,比刘翔差多了!齐白石算什么,连超女的一根毛都不如!哈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