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的真情

(2006-12-14 20:26:04)

生命中的真情

——致草祭

崔自默

 

 

读了你的《走吧,咱们一起拾柴去》,我很感动,继于对晓镜微澜的感动之后。首先声明,我自己认为我还不到可以坦然地接受“大师”这个名号的时候,虽然我觉得与一些大师相比在很多方面距离并不太大。大师,更多的不是在学识方面,而应该是在道德、修养和作人方面,在人生的性命的印证与体验方面。别人叫我“大师”,我觉得是鼓励、鞭策;别人来帮我拾柴,我觉得更加欠大家的,于是更加努力而已。

我也年轻过,我自己清楚自己怎样走到了今天。今天社会大发展,人们对很多东西都不再好奇,对大师也一样。人们不崇拜大师(我指的是文化和艺术大师),不是什么好现象。个性张扬,不是坏事,但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却自以为是,以至于数典忘祖,扰乱整个传统秩序,则不是好事。

对比我小的青年,我坦言自己崇拜大师,所以喜欢把与他们的合影发表出来。大学期间和大学以后,每天至于骑七八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登门探访一些名家名人,其实他们很多人都很寂寞,对我的到来很热情,循循善诱,我得到很多启发。读一个人要比读一本书有效率有价值的多。很多大师比如张岱年、张中行、王朝闻、文怀沙、季羡林、周汝昌等等,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崇拜他们;这种崇拜,更多的是对文化本身的崇拜,而不仅仅是对这些个人。

今天的一些年轻人“早熟”,既不崇拜某些大师个人,也不崇拜文化,嬉皮笑脸,似乎什么都无所谓。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美好记忆。不尊重传统,不崇拜承载着文化的大师们,没有敬畏之心,很可怕。

“大师”的名号被滥用,也许是人们不再觉得大师神奇的一个重要因素。真正的大师,一定具备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深度、境界的高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易逾越的。要想成为大师,就必须辛苦。在中途曾经想过放弃的你,辛苦地登到山顶,结果发现很多人在上面悠闲地休息,这说明辛苦的不只是你一个人。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不简单,所以,成功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成功也不要抱怨、不要气不顺。

博客为每个人开辟空间,使草根可能成为大树;但成为大树需要很多条件,需要吸收巨大的养分。靠休息是成就不出大师的。在今天竞争日渐有序化的时代,你的高度别人是看得见的。也许谁都想像超女一样一夜成名,但不是谁都有那样的幸运。即便你一夜成名,很多人不服你,因为你获得的金牌其含金量不足,上面没有闪闪的汗水。

不仅仅靠投机取巧成就的大师,是为有德者,他成名之后,也不会忘本的。他不会疏忽很多普通人,因为他知道自己怎样从普通走到不普通,他仍然认为自己是普通人,他仍然能意识到普通人的不容易。也许大师被很多俗务所围绕,没有机会接触普通,但那是他心灵的一种无奈与痛苦。也许他还想做普通人,但已经积重难返,很难再回复如初。大师们一刻千金,他们的时间似乎比普通人值钱,但是他们也因此失去了做普通人的真趣,失去了获得普通真情的机缘,这应该是人生的一大遗憾。真情需要时间去检验,时间是生命,生命由时间构成;生命中的真情,需要用生命去换取。

今天很多人埋怨市井中感情的淡漠,谈钱更是色变,它使得很多人立即疏远。这不能简单地埋怨钱这东西,而是人们忘记了自己都是普通人。都觉得自己不普通,都觉得别人应该尊敬自己,都觉得别人不应该比自己强,气人有、笑人无,尤其是公共场所,怒气一触即发,这哪里是和谐社会应该有的文明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没有利益关系的普通人之间的感情是最真实的、最珍贵的。但愿大家都别鸡毛上天,都在地上塌实到行走、过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