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对话(1)

(2006-11-17 18:24:22)

 

关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对话

崔自默博士、亚历山大(英国)

 

 

 

 

主题:东西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可能性

人物:崔自默博士、亚历山大(英国)

时间:2006年7月19日

地点:坦博艺苑默艺空间

 

 

 

    崔自默:我们能够相会,就是个缘分,并且能够坐在一起,抽出时间来谈一谈中西文化以及中西艺术的标准、区别、欣赏、市场、社会现状等等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我们来谈这些问题不见得有很大的意义,事实上,我认为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意义。

    亚历山大:任何一个关于文化区别的对话交流,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作为一个英国人,我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能够跟你代表的中国进行交流,我认为是重要的。

崔自默:我们能够交流,这个事情本身我认为就有意思,因为任何交流需要的都是语言和概念,而在不同的语种,不同的国家之间,涉及到的词汇,理解起来是相差甚远的。尤其涉及到艺术问题,艺术、审美等等现象本身,就是很难用一个普遍性的统一标准和词汇来描绘和衡量的。所以说,我认为我们花时间可以谈一些文化的和艺术的概念性的东西,进而更有意义地直接切入艺术家的生存现状、艺术市场和当代的走向,以及能不能在将来不远的时间内,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可能性。

    亚历山大:我能不能首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的艺术家的角色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

    崔自默:这个问题是很实际又很辩证的问题。为什么呢?艺术史论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一著中开篇就说过一句话,“其实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其言下之意,就是说艺术难以定义,而艺术家,也只是一种职业,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借助艺术者一概念而给他们获得了不同的谋生手段而已。

    亚历山大:艺术家作画并不是为了财产,为了金钱,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崔自默:当然,艺术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需求,但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就像“科学”这一概念,其本质是什么?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一样。在我们的传统的观念中,科学本身很科学,但是事实上,科学本身不科学。我们谈论到任何问题时,总会说这个东西科学或者不科学,但是继续问,“什么叫科学?”是很难回答清楚的。在上世纪5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一流的科学家集合在一起,开了很多天的会,就是讨论“什么是科学”的问题,最后,没有统一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科学”也是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和认同,也只是一个相对的界定,没有绝对的定义。不能定义时,只能界定一些特征,比如“科学”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可以进行反复地进行实验来验证。但是,你接着问,“什么叫实验呢?”如此,就需要对“实验”再进行定义,又会涉及到更多的概念,如此,就会沦为概念的连锁反应,问题越来越复杂难明。艺术的问题,也会类似于此,因为艺术的本质问题,我们说不清楚,甚至可以直接说“其实本没有艺术”,所以,认为是社会不同的分工劳动,偶然和临时地借用“艺术”这一概念,是合理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求,产生了不同模式的艺术家,及其艺术行为。有的为了金钱,有的却不是。

    亚历山大: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以为看到了一个东西,给它描绘出来,希望有人跟他一块儿欣赏。一个画家,做艺术是为了与人交流,反映社会的问题,其中有自己一些很强烈的个人情感,这就是艺术表现。

    崔自默:这个环节涉及到艺术起源和社会发展等问题。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从来就需要有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实用性,另一条是艺术性,它们相互扭结;它没有完全的艺术性,也没有完全的实用性,因为审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当然,从理论理想上来说,有极为纯粹的艺术家,但是,那种生存存在方式很难想象。人,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中,理清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便于讨论刚才说的社会角色问题。社会角色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考虑艺术家的角色问题,同时也通过我自己自身的参与与实践,体会这种“角色”的作用。很多实际的现象、艺术的创作、艺术家跟社会的接触以及新经济现象中的拍卖、收藏、市场等等,都非常具体而又复杂。

    亚历山大:艺术家可以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观察社会,也可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往外看,一个里,一个外,是有所差别的。

    崔自默:我们希望艺术是纯艺术,希望艺术家是非常理想而浪漫的人,但是,谁也不能摆脱现实问题。“名利”二字,天下没有谁能绕得过去。我认为真正纯粹的艺术家,画一张烧一张,甚至他一生都不画一张画,那么,可以承认他是伟大的纯粹的艺术家。事实上,这就如同谈真正的隐士一样,是不存在的。

    亚历山大:一个画家画一个女人,别人说这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他自己就撕掉了,他还算纯粹的艺术家。

    崔自默:只是瞬间的纯粹,不是代表永恒的意义。我认为,画家艺术家一定是在物质生活满足了以后,没其他的要紧事干,或者说有时候是积极的消遣式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游于艺”的高级的精神生活境界。人类即便在不同国界、不同历史时期,真正伟大的艺术经典,往往都是在强权和强大的资金支持下产生的,比如米开朗基罗,他说过,“我既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一个雕刻家,像一个商店老板那样,我服侍过三个教皇,而且是不得不如此”。这话竟出自创造过《大卫》、《摩西》、《奴隶》等雕塑以及《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油画的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之口。不管乐意与否,艺术精品就这么产生了出来。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没有政治的组织,没有人去干那样大的工作,也就留传不下伟大的艺术杰作。

    亚历山大:您的意思就是说强权可以战胜艺术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可以是被控制的了。

    崔自默:这种控制当然不是简单的模式,需要条分缕析。艺术本身分为不同的风格,个人的问题是小情趣、小浪漫,委婉、缠绵、清新等等,而大规模资金支持下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里面更多的是壮美、是严重、是肃穆,像北京的长城、故宫等等。不同的艺术分类,不仅仅与艺术家的身份特征有关系,更与社会和经济条件有关联。不同的艺术家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资金支持制造不同的艺术产品。所以可以间接地认为,不同的社会资金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家闲着没事时,自己随意画的小作品,与受了重金订制的大作品,显然是有区别的。在强烈的刺激之下,一定有精品出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罗丹等画家是这样,至于音乐家、作家,大抵也一样。

    亚历山大:米开朗基罗最后的时候,他自己把很多雕塑都毁掉了。

    崔自默:那又为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