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哲的画

(2006-08-16 22:44:53)

 

读李哲的画

 崔自默

 

 

在默艺空间,陈丹兄把李哲先生的一些画作照片郑重地给我看,我算“认识”了李哲先生。

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会使人选择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审美态度,也会因此走向不同的人生道途。 李哲先生应该说是一个生活在他自己艺术世界里的人。他自小喜欢艺术,在自己设定的理想道路上踽踽前行。

在鲁艺学习期间,李哲认真研究工艺设计,从实用美术的角度来审视艺术的多元性。在1980年左右,他画了大量的素描,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揣摩视觉艺术的普遍规律,并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视觉感受与表达方式。后来,他从事了艺术装修工作,画过壁画,做过木雕、烙画,在这些实践中,他把自己的艺术经验一一表现出来。虽然说经常会遇到与纯粹的艺术意欲所差别的方方面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纯粹艺术的追求。这段社会实践道路,应该说是对他艺术理想的一次检验,也会在无形之中对他再度深入地探讨和操作画笔,掌握属于自己的绘画技巧,有间接但重要的作用。

在纯粹艺术的层面上,能享受到艺术过程的艺术家是少数的,而更多的是被阻隔在了为物质追逐的困苦的门外。李哲先生真正地享受着一个绘画的过程,面对一片素纸,他可以暂时忘却很多生活中不如意的东西。他的画作,包括了人物、山水与花鸟,无论何种面目,在他的眼里,都不过是一种思考的形式而已。他临摹前辈的画,尤其喜欢丰子恺的画面,为那一股散淡而睿智的气息所感动。生活的素朴,总使真正的艺术家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并寻找时机,泄露到自己的画面上。

绘画除了作为一种视觉的传递,更可以成为一种思考的方式,不是简单的事情。艺术与收藏联结在一起,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例子。通过不会说话的物件,可以体会到暂时与永恒,体会到物与我的相对性。李哲先生喜欢收藏古玩,他自己也开过古玩店,内中甘苦,他自己最为知晓。每到北京,他都会到潘家园走一走,摩挲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东西,从中得到的是乐趣,更是对凡尘的一种忘却与抖脱。

对人的因素的把握,就是对文心艺道的热爱,那是体会人生和艺术的最完善最直接的方法。在鞍山,他还在中学带课教书,教学相长,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乐趣与责任。艺术行为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和细密的。他交了很多朋友,尤其是美术界的,他与他们交流,直接经验之外,间接体会自己不能亲自探索的艺术方式。个人的一生中所能占有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在相对中求得永恒,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话题。在他的家里,李哲悬挂了很多画作,并极为珍惜,闲暇之余,他卧游,神思,画道茫茫,艺境茫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