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个艺术秘书班如何?
偶尔跟一位艺术院校的领导聊天,说到现在艺术专业虽然好招生,但将来面临毕业分配就业的困难,于是大家讨论还可以办一些什么新专业,以面向未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我说,可以办一个艺术秘书班,大家不解,我约略说了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事情都是人干的,只有想法,没有得力的人实际操作,很多事情就无法开展。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只要有缘分得到适合的人去做,开始了,也就成功一半了。
有成就的人,之所以有成就,就是能力强,有实干精神,而且效率高,注重细节的完美,事必躬亲。如此,他就容易目中无人,有时候会埋怨人,也因为自己把事情都做了,培养不出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不出来,只有换人,身边没有自己的贴心人,不仅仅是自己无福,身边那些曾经留过的人也没福。有机会在大师身边,应该是一种缘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事情总是矛盾的:有野心能学会的自己早晚要离去而单干;没有脑子的总也学不会留下来也没用。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大师,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工作,甚至碎事缠身,这样,他们就很分心,没有时间来考虑和从事更有价值的事情,更没有时间休息,直到最后牺牲。
总得有人牺牲,因为金字塔的尖上,毕竟站立不下更多的人。艺术大师为他们倾慕的理想而像奴隶一样地工作,牺牲在艺术女神的脚下。一个艺术大师的产生,不是仅仅个人的力量,要有很多铺路人作铺垫,有很多以艺术为事业的工作者,无形中是在为一个个大师而牺牲。“牺牲”,在这里不是那么的有壮烈感,而只是一种工作。
工作,需要有责任感,更需要有服务意识。大师名声在外,很多人无缘一睹大师的风采。而在大师身边的人,虽然得以濡染浸润大师具备的所有内涵,但是,毕竟“英雄见惯皆凡人”,时间一久,神秘感全无,于是考虑的只是如何舒服地工作,根本无所谓什么理想云云。所以,没有对艺术的发自心性的热爱,没有对大师不懈的崇拜,就无从生发出自然而然的牺牲精神,就无从在生活中一以贯之的服务意识。
人在社会中,要找准位置。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成就你自己。你学到的所有本事,是为别人服务的,个体只有融入社会群体中才有发挥的可能。你服务的对象越高级,就证明你的能力越强、层次越高,反之,则很难进步,状况很糟糕。很多大人物的秘书,都很有能力,最后也出落成了大人物。秘书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细节的服务意识,更需要有相关的文化水平,比如笔头子很好。
大师所营造的平台,更容易激发有才能的青年。要作一流的艺术专业的秘书,要求也不简单,要懂得很多,理论的与实践的,方面方面,还要有文字写作能力,要会编辑整理图文,因为要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需要搜集储备。
如此说,并不是提倡大师个人崇拜,或者鼓励大师的批量生产,或者是希望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料的大量留存,而是出于对艺术专业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才也是锻炼出来的。说来容易做来难,都在谈“实事求是”,就是因为那基本上只是一个理想的说法,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