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崔自默
崔自默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27
  • 关注人气:4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该画复杂点吗?

(2006-06-28 13:47:40)

我该画复杂点吗?

 

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画的太简单了,应该复杂点,画面丰富一些,让人一看就是下了工夫的,是认真的。

听完这话,我只能告诉他,我无能为力;主要还不在于我没有能力来把画面画复杂,而是因为那样劳动量太大,我没有那么完整的时间。说这话时,自己也有点心虚,时间可以化零为整,不就可以了?我承认煌煌巨作有它十分值得观赏的艺术价值,但也许不适合于我,我喜欢一挥而就的作品,不喜欢腻腻歪歪、拖拖拉拉、磨磨蹭噌好长时间才完成的作品;虽然说很多精品杰作是这样弄出来的,我也喜欢它们,但我再思三思,觉得鼓不起兴趣去做。

既然不想去做,总得找点借口,或者说理论依据。中国画讲究神采,不能“谨毛而失貌”;中国画讲究写意,“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还有,小中见大,“芥子纳须弥”,等等。这些,似乎还不能足以服人,不能为自己的简单找到理由。还有,在此再度声明,即便我能为自己的“简单”找到可信的借口,也并不因此说明画面复杂的一路绘画是我不喜欢的、是不好的、是艺术价值低的。画面复杂也好,简单也好,那不是问题,画的好才是关键。

以身份地位来代替艺术水准,以岁数大小来代替艺术高低,以劳动量感人来代替艺术性惊人,是当今艺术赏鉴和艺术审美的几大误区。一定要把图画面大、画丰富、画复杂,除了自愿,就不是好事。当然,既有劳动量又有艺术性的作品,则是传世宝贝,可惜不会太多。

单幅的劳动量虽然不大,但通过无数幅的实践、熟练,长期累计起来,劳动量就大了。化零为整,与化整为零,综合计算是一致的,这应该是科学的态度。

以最简单最明了的形式,来涵容最丰富最深湛的意思,是我的追求。我喜欢八大山人,他的笔墨语言,就每一幅的形式而言,就不很复杂,劳动量不大。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一会就完成了,是“技进乎道”的,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好的艺术,应该是“为道日损”的,只是简单的一挥,便意蕴无穷。西人也有类似的认识,如米开朗基罗说过“绘画应该看上去很轻松,虽然它是通过艰苦劳动而获得的;作品的价值不能用制作过程中所用劳动的总和来计算,而是根据作者技巧熟练程度的价值来计算的”,“我是把伟大画家的作品评价为具有最高价值的,即使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只花很少时间”,“技艺拙劣的画家,用许多年工夫画出来的东西,不管人们怎样地称呼其作者为画家,我对那些东西的评价是非常低的”;“用非常敏捷的速度和熟练的技巧去做任何事情,才是有用的和好的”。(见《国外美术资料》,1978年第4期,第18-23页。)版画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新者意大利画家卡斯蒂廖内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说:“完美的作品应是一挥而就。简简单单的一笔,轻松地一挥而就,让人觉得画家的手不需费力,也不需要技巧,自然就移动到了终点,而效果与画家的设想完全吻合,这才体现出艺术家的高妙之处。”(《美术译丛》,1986年第1期第35页)。游刃有余的超妙之感,是一种高峰体验,大概靠苦力式的劳作而成功的画家是享受不到的。

艺术除了娱乐他人,就是要愉悦自己,使自己身心自在,可以寄托生命的情绪。艺术对我而言,我坚持先为自己服务,画那些自己喜欢画的东西,画自己认为好的画,而不是随人俯仰,看市场的风向,成为钱的奴隶,起码现在的认识是这样。至于读者怎么欣赏,评论家怎么批评,那是他们的权利。

此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假如我的绘画没有实现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成功,那么因为我省了力气、从中得到了快乐,我还是成功的。“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没有绝对的得与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