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者日记】【中宜教育戴斌老师撰写】【2016年3月29日(周二) 】

(2016-03-29 23:51:48)
分类: 投资者日记

【投资者日记】【中宜教育戴斌老师撰写】【2016329日(周二) 】

 

今天是2016329日(周二),沪指破位跌穿2938点,并且已跌穿60天均线,形势从技术层面看,是不乐观的,短线主力多头在沪指3020点附近遇到强大阻力,如果还要做多,就必须深蹲一下,把恐慌盘逼出来。因为上方套牢盘太多,如果让主力多头选择,让散户在3000点上方套现,还是在2900点下方撤退,也许主力多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现在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是“回调洗盘”还是“股灾重来”?

     戴斌老师虽然从中长线角度看,我是坚定认为“未来”必然会有“股灾4.0”,但时间点上看,是否现在就破位,我短线没有看“那么空”。因为主力“诱多”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其实很多散户在这一波反弹中,还没有进场“接盘”,所以如果此时就暴跌下去,直接跌穿2534点(戴斌老师计算的关键点位),应该是便宜了“因为犹豫而没有跟进这波反弹的场外散户”。从厚黑学角度看,主力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

      除非是外围环境突然恶化,比如爆发金融危机,比如美国在20164月突然超预期加息(外界普遍预期是6月才加息)。如果是这些因素,主力多头也就“回天乏力”了,没法再“套”一波小散了。

      其实,为什么会坚定认为有“股灾4.0”?因为中小创没有回调到位,还有很多中小创的大股东还在想着“怎么套现”的问题,虽然,每次暴跌,跌不下,反弹上来就是继续套一波人,然后一波一波套下来,想套现的“大股东”才能把“巨大的筹码”套现完毕,这是需要时间去“积累”套牢盘的。

      我感觉救市周期越长,将来大盘往上走时,阻力就会越大。所以,我认为几轮股灾之后,但大盘回到2000多点(比如2534点下方之后),大盘未来的机会应该是“局部性机会”,即大盘指数没有什么希望,但是可以“个股精彩”。大盘弱势,个股精彩,对公共素养(经济素养)强的投资者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大盘弱势,指数一直在2000多点,意味着没有股灾(比如沪指在2000点前后时,哪有什么股灾啊!),但那时候,201220132014年时,一样很多投资者可以从股市里赚到钱。

      现在大盘指数死扛3000点(之前竟然还敢死扛4000点,我当时也是醉了,我20158月建议在沪指3949点要避险时,还有很多投资者骂我踏空。我在20161月元旦经济素养班建议在沪指3600点要注意风险,一样很多不理解),其实指数太高,是很不利的。戴斌老师一直不敢全仓操作,就是时刻害怕股灾。

      股灾要怎么避免?其实是没法救市,唯一办法就是把指数打下去,打到2000多点(比如2534点下方),然后个股轮流精彩,投资者可以放心地去追热点,炒题材。

戴斌老师感觉现在做票,似乎反而没有201220132014年,沪指在2534点下方时那么好操作。现在这个指数,要赚点钱,压力是非常大的。

希望主力发发慈悲,不要半死不活硬搞“反冲锋”,硬来没意思,诱多也没意思,这一波从沪指5178点以来的“大回调”,请尽快让它结束吧,不要再虐心了,直接到位,然后个股精彩,也给散户有机会吃点肉、喝点汤,不能老是这样。

 

【总结一下】短线确实有回调的做空动能,但股灾,我暂时没有从盘面上观察到。确实有很多主力资金在撤退避险,但没有之前3次股灾时那么夸张。所以,今天的日记,我的态度是“谨慎”,但不是“悲观”。沪指目前在2900点附近有强支撑,下方还有两个婴儿底2850点和2638点。其实还有很多主力,之前没有找到几乎入场操作这一波“反弹”,还有很多主力,其实很不怕死,也想在这一波反弹里捞一票,很多人在等跌到“支撑位”时,就入场短线操作。所以,目前多空力量都还是“存在”,潜在的多头还有一些,只是他们希望在更低的位置买入而已。戴斌老师目前依旧是1/4仓位,只是做了一些“换仓”的操作(因为之前券商板块有点弱,我减仓了其中一只券商股,但没有清仓,空出来的仓位换到其他个股了)。

 

 

2016329日晚11:30美联储主席耶伦讲话,对明天的大盘影响很大】

如果耶伦的发言比较“偏多”(不急着加息),明天全球股市都会有反弹。反之,可能继续重挫。因为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发一次文章,我必须在晚上12:00前发出,目前耶伦的讲话内容还没有公布,明天早上大家开盘前看一下新闻就可以了。别太担心,安心等结果即可。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