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天天读(三十二)——长江水灾

(2010-07-24 21:00:17)
标签:

长江水灾

水位

堤防

洪峰

戴斌

三峡

教育

分类: 申论热点话题剖析

热点天天读(三十二)——长江水灾

2010725日)

 

作者: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   戴斌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720日上午8时,三峡建库以来长江最大洪峰以每秒70000立方米的流量经过大坝。这已超过1998年最大53000立方米的洪峰值。723日,越过三峡大坝的洪峰汹涌到达洞庭湖,出水口水位上涨达32.94米。

 

2)据20107238时统计,湖北省超汛限水位水库合计泄洪流量1450立方米每秒;沿江滨湖地区开启大型排涝泵站63处、309台提排,田湖统筹排水流量4441立方米每秒,日排水量3.84亿立方米;超警戒1253.93千米。 其中,湖堤超设防298千米,超警戒水位244千米;长江堤防超设防1242.46千米,其中超警戒水位155.98千米;汉江堤防超设防320.95千米,其中超警戒水位88.4千米;中小河流堤防超设防1385.98千米,其中超警戒水位766.55千米。

 

3)目前,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区的洪灾或有所缓解,接下来,下游的汛情将接受考验,如湖北、安徽等中下游省份陆续出现严重灾情,鄱阳湖已连续6天水位超警戒。

 

4)随着长江上游降雨量的逐步聚集,7108时,三峡入库流量最高达到36000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先后开启三个泄洪深孔泄洪,成为今年入汛首次泄洪。一直到720日,三峡不断在泄洪。而水灾过后,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外动力地质现象,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本身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目前整个库区已发现的崩塌、滑坡达4000多处。

 

5)截至20107159时,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6155千公顷,受灾人口9750万人,因灾死亡594人、失踪212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人民币。

 

【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

 

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山体植被拦蓄功能。天然植被砍伐后,普通暴雨就造成洪涝灾害。(2)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抗旱防洪的功能可能就会下降。(3)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降低。(4)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为平地。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围海造田增加的是陆地,但消失的是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近海湿地。

 

 

【社会问题的对策分析】

 

1)要防患于未然,必须从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根子入手,加大林业建设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林业现代化。

 

2)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特别注意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使投资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3)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不能为了一时的农地增加和农业增产而放任伐林造田和围湖造田。应逐步还田于林、还田于湖,降低水患的发生机率。

 

4)大力宣传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持续的森工产业和生态农业;

 

5)通过有关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积极引导发展相关产业和替代产业,降低某些地区对“林业”的依赖性。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只有从市场需求角度减少森林砍伐,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6)切实停止滥采乱伐,实行封山台林,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河泥沙。

 

7)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其实际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在新建堤防或对旧堤的除险加固时,要尽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

 

8)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及早建立洪水保险运作机制。

  

9)进一步补充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在全社会进行普水教育和防洪减灾知识宣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