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年申论热点:国内学术氛围的构建问题

(2007-11-02 11:43:33)
分类: 申论备考技巧
 

08年申论热点:国内学术氛围的构建问题

 

作者: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长   戴斌

 

     近日,各大新闻网站上出现了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借其新书《丧家犬:我读“论语”》拿史记记载的孔子身高大作文章的新闻。对于这个问题,许多网友都提出质疑,认为一些专家教授为吸引眼球夸大其辞,似乎已成为学界的一种时髦。实际上,这个事件延伸开去,就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个人问题了,而是目前的国内的学术氛围问题了。从申论的命题的角度来看,关于国内的学术氛围的问题一直就是一个热点,而且2006年9月23日的广州市公务员的申论话题就考到了“专家诚信”问题。当时材料中还引用了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言论——“中国国内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这里就直接考察到了国内的学术氛围问题,对于这个考过“旧话题”完全有可能再度被考察,所以戴斌老师建议考生要适当关注这个热点话题。

 

对于国内的学术氛围,就目前的主流观点来看,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尊重他人成果的学术意识,以及由此导致的不断出现的抄袭剽窃现象;

(2)缺乏健全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机制;

(3)缺乏知识增量和学术传统意识,难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严肃的学术交流;

(4)低水平知识的大量重复与学术消费趋向日益泛滥。

 

至于营造国内的学术氛围的对策,建议考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路:

(1)加大对学术抄袭剽窃现象的打击力度;

(2)建立和健全学术评价标准和机制,要逐步探索取消以“年资”和“论文”数量来评判学者学术水平的传统机制。

(3)对学术研究方向,国家要给出科学宏观的指引,引导学术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4)提高研究人员待遇,避免研究工作“商业化”的趋势。

(5)鼓励对外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背景新闻:

北大教授研究表明姚明身高和孔子相似

 

    你知道至圣先师孔子,其实可能是一个“高人”吗?之前才因为提出孔子是“丧家犬”说法,引起一片讨论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这次又借其新书《丧家犬:我读“论语”》拿史记记载的孔子身高大作文章。据李零分析,如果史记的记载属实,再以西汉的计算单位来换算的话,孔子身高为2.21米,那么换言之,孔老夫子和身高2.26米的篮球明星姚明几乎是一般高了。昨日,李零对孔子身高的求证被网友在网络公开后,立即引发了网友大讨论。

    一些网友认为,近些年,一些学者为了耸人听闻,不惜大肆夸张史实制造噱头的风潮,应该得到遏制。

  北大教授:孔子是“高人”

  研究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新作《丧家犬:我读“论语”》中,把孔子描述成了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犬,而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一观点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

  近日,关于李零在《丧家犬》一书中提及的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又引发了网民的大讨论。李零在书中称,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李零据此认为:“‘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1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事实上,过去也曾经有人以西周的计算单位换算,认为孔子至少身长190厘米,也就是说,如果那些记载孔子身高的“历史”,不是稗官野史,也不是后人为了神化孔子,捏造出来的,那么孔子,可能不但是圣人,还是当时的“巨人”,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孔子像,是不是也都得重新画过了。

  网友:学者为出名制造噱头

  李零在书中对孔子身高的看法,让网友感到不解。一位名叫“过犹不及”的网友提出疑问,在先秦的典籍中,不见有“孔子长九尺六寸”的记录。子贡、宰予等门徒在孔子殁后,要把夫子树为“圣人”,假如孔子确是身高九尺六寸,他们岂会忽略这个足以显示“圣人”高大形象的数据?

  另一外名叫“巧言令色”的网友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近年来,一些专家教授为吸引眼球夸大其辞,似乎已成为学界的一种时髦。有些人讲课为了追求剧场效应,甚至不惜大肆夸张制造噱头。但学术殿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随着“花边课题”的风潮愈演愈烈,连李清照有没有外遇、李白是“古惑仔”、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等,竟然也都被“学术化”了,实在是对老百姓的误导,这种风气实在是应该得到遏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