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议,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论证有理,字数控制在1000——1200之间。
解析:对于这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的关键点是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文章对策针对的主题是“各级政府”。这就要特别注意两方面:第一是要从政府的角度去写,第二就在于“各级”这个词,就是对策不仅仅涉及中央政府,也涉及地方政府,涉及各个具体的政府部门。这里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因为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就是在150分钟这样一个紧张的答题时间内,考生实际上是很容易在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中犯一些很细微的错误,看漏了题目要求或是没有特别在意一些关键的字眼。这些小错误在平时看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在考试中犯了这样一些小的错误,有可能最终对考生的考试成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就本道题目而言,实际上谈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一般来说是可以谈到很多方面的,因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有政府才可以采取各种对策去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众多的群众性组织,甚至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有能力,也有责任去采取各种措施去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而本题的要求却明确的说明了是从政府角度去谈,而考生如果从别的方面去谈,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实际上并没有错,但从答题角度,就是“走题”了,就有可能因此而被判低分。对此,广大考生要对审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范文:
“突发”未必“突然”
——谈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一系列突发性公共事件,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突发”的公共事件未必是“突然”发生的,其在许多时候还是可以预测的,从而避免突发性公共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要避免突发性公共事件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破坏,关键在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而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一、
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预警级别分为不同的级别,依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要向公众讲清楚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为了使更多的人“接收”到预警信息,从而能够及早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工作,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要视具体情形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二、
突发公共事件消息须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因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对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从而稳定人心,调动公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积极主动,准确把握,避免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政策规定可以公布的,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诸如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发布形式都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保证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始终有权威、准确、正面的舆论引导公众。
三、
要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考虑到这些,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怎么算是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就是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要做到这些,相关的保障措施必须跟上,比如:卫生部门要组建医疗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应急交通工具要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四、
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救灾的良好局面。因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都在基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控制事态、抢险救援、战胜灾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慌不乱、镇静有序,按预案自救、互救,就可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五、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贡献奖励制。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要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惩就有奖,如果应急管理工作做得好,就应受到褒奖。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