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戴斌
戴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21
  • 关注人气:37,9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东方名师详解经典公务员面试考题(一)

(2007-01-13 13:57:59)
分类: 面试备考技巧

新东方名师详解经典公务员面试考题

 

作者:广州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  戴斌 

文章来源:广州新东方学校

 

1、 朱总理在几间学院题词:不做假帐,请你结合这件事谈谈对当今社会诚信的看法?

分析:首先戴斌老师请大家先看题目的要求,就是要“结合这件事谈谈对当今社会诚信的看法”。那么就朱总理在几间学院题词:不做假帐这件事情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朱总理要题 不做假帐这几个字?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了两方面问题:(一)一个社会的诚信非常重要,所以总理不题别的字,而专门题不做假帐这四个字。同时政府很关注社会诚信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个政府的总理是政府公务员中的首长,其在公开场合的谈话、题词或观点是能代表政府的,一定程度上总理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二)另外题 不做假帐这四个字,从逻辑上看,正面的意思是说让社会不要做假帐,而侧面的意思是反映现在有人或组织在做假帐,存在做假帐的现象。

在这里,戴斌老师想请大家注意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谈到社会中不好的现象时,我们不需要去重点关注这个不好的现象究竟在社会中是大多数的现象还是少数现象,我们只需要知道并强调:不管是大多数的现象还是少数现象,只要它是不好的现象我们就要改变它、治理它、解决它。或许有考生会认为戴斌老师在把问题笼统化,但我在这里只想谈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这个社会问题属于大多数的现象,但并不代表这个社会问题就非常得严重,也不代表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存在巨大的威胁。而如果这个社会问题属于少数的现象,也不代表这个社会问题就非常得轻微,不代表不需要去重点关注,不代表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存在巨大的威胁。因为社会问题的危害性、破坏性和其是否属于大多数的现象并无直接的关联。那么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是——“防微杜渐”。

参考答案:

首先,从朱总理在几间学院题词:不做假帐这件事情来看,说明诚信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我国还存在像做假帐这样的不诚信的社会现象,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党和国家目前对社会的诚信建设非常地重视。

对于当前社会中不诚信现象,我认为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利己主义有所抬头,有少数人无法在转型期中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点,有时为了获得一种“超额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而去损害社会的利益,如做假帐这样的不诚信的社会现象。所以这种现象有其出现的必然性。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意识。

同时其偶然性是在于,如做假帐这样的不诚信现象,其行为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机会和条件。比如说做假帐的前提是要做帐的人才有机会去做做假帐,这是一个身份的限制,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挑选诚实可靠的人去做帐是否能降低做假帐的几率呢?可以的。

再比如说如果做假帐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就被发现,那么会有很多人冒这个风险吗?不会。那么这里就牵涉一个监督的问题,如果某个时间段某个领域的监督出现漏洞,那么做假帐这样的行为就会被“偶然”地诱发。

所以综上所述,不诚信现象的发生除了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那么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完善各种监督制度和教育制度,减少这种偶然性发生的几率。

(注:以上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对当今社会诚信的看法)

答案的延伸:

戴斌老师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明确的一点是,其实面试题目的回答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分析角度去回答面试题目,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仅仅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参考的角度,实际上该问题完全可以有其他的回答版本,只是不同的回答版本有其不同的优势和侧重点而已。上述题目完全可以从分析成因和提出对策这个角度来回答。具体措施可以有教育手段、宣传手段、完善监督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等。
2
、单位有个心高气傲的人,但很有工作能力,领导提拔他,同事都有意见,如果你是他该怎么做?

分析:这是一道人际关系的处理题目。这里有一个身份的假设,就是假设回答问题的考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但很有工作能力”的人。同时还有一个场景的假设,就是遇到了“领导提拔”,但“同事却都有意见”,这是一个矛盾。即有“领导提拔”,说明人生遇到了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而“同事却都有意见”,说明人生中也遇到了制约个人才华发挥的不利局面。

那么对于考生的回答,戴斌老师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展开,对“心高气傲,但很有工作能力”这一个人特质,要判断哪些是有利自己的,哪些是不利自己的。然后改变不利自己的特质,保留并发扬有利自己的特质,同时要说明具体怎么做。

很明显,题目中的“心高气傲” 是不利自己的特质,那么如何改呢?戴斌老师认为,一要端正态度,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明确“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二是提高自己的目标,目光要远大。为什么?实际上目光远大的人是永远不会“自满”,心高气傲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换言之,只要不目标高于自己能力,那就不会“自满”,就不存在心高气傲的理由了。

而题目中的很有工作能力则是有利自己的特质,应该保留并发扬。至于如何保留并发扬,考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关键就是要不断学习。可以在工作中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也可以自己多思考自学。

至于场景的假设。首先对于“领导提拔”,要感激领导的信任,同时要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要把握住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对于同事都有意见这个问题,戴斌老师在这里希望广大考生明确一点的就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如何面对反对意见和反对声音是最困难,也是最棘手的。

戴斌老师认为在面对反对意见和反对声音时候,关键是把握三个大原则:一是“不回避”,二是“心要宽”,三是“手段要平缓”。

“不回避”是指在有反对意见和反对声音时候,自身要开公布诚地和反对者谈问题的所在,不要让自己,也不要让反对者把问题压在心里,有很多时候,问题“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说,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在工作环境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心要宽”是指对反对意见,即使对方是无理的反对意见,本人的态度也不应该是抵触,而是一种“感激”,因为古语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反对的意见时时“鞭策”自己,反而未必是坏事,是可以促进自身完善的,同时使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反而会减少自身工作失误的几率。

至于“手段要平缓”,这里就涉及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艺术。为什么要有这么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艺术”呢?在这里,戴斌老师可以坦然地跟大家说,每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理性”的,有时会有一定的“个人情绪”,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听得进“有道理的话”。很简单,举个简单例子,题目中所说的那个“心高气傲,但很有工作能力”的人,如果在单位开全体会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对那些“有意见的同事”说:“各位,本人确实是因为工作能力在其他人之上而受领导的提拔,所谓‘能者上,不能者下’,在竞争社会中是很正常的事情,请各位同志不要因此对我有意见,请大家和我多合作,谢谢!”对于这番话,尤其是“能者上,不能者下”这句话,说真的,道理是没有错的,但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没有人可以接受的。如果在和“有意见的同事”是这样去“说道理”的话,矛盾是无法化解的。为什么?因为,关键是戴斌老师认为:“人不是只认对错的机器人,是有“情绪”的,有“个人感受”的。“对于上述的处理方式,至少有两方面错了,一是场地不对,不应该是公开场合,而应该是一对一的私下场合,让人要“有台阶下”;二是要中庸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地去谈,不要以批评别人的基调来谈,而要带着请教、自我批评的态度去谈,对方正确的意见要接受,错误的意见要解释清楚,使对方消除误解。这样的“胸怀”才是一个“很有工作能力”的人的所应有的正确处事方式。

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那位同志的话,首先我会先自我检讨个性方面的缺点,因为“心高气傲”这种个性确实不利于在工作中团结身边的同事,所以这样个性是需要改进的。而在工作能力方面,既然领导非常信任我,提拔我使我能有更大的发挥才华的舞台,那么我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只要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就一定可以获得同事们的认同。

而面对“同事都有意见”这样一个事实,我认为要辨证得看待,这里同事对我有意见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我个人存在着不足,所以引起同事不满。如果是这种情况,我需要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二是可能是我与同事们的沟通交流不足,同事们对我的情况了解不深,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误解,所以目前还没有认可我的工作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要做的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平缓的态度,多在非公开的场合与同事们多交流,相互间明确谈出自己的看法,相信通过多了解沟通,一定能消除一些误解,增强同事们对我的认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