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戈-远征
余戈-远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2,818
  • 关注人气:2,9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两位第8军松山战役指挥官后人寄了书

(2009-09-02 19:52:05)
标签:

松山战役

指挥官

后人

戈叔亚

军事

分类: 随感

感谢博友“厄庇墨透斯”(这名字太难记了,呵呵)和戈叔亚老师,他们帮我联络到指挥松山战役的两位指挥官的后人。一位是第82师副师长王景渊的儿子王克西先生,现居贵州;一位是荣誉第3团第3营营长陈载经的儿子陈启明先生,现居武汉。日前,两本书已分别用快递寄出,应该快收到了。

我在书的扉页上题写的文字是:“别无他想,只有铭记”。

需要告诉朋友们的是,“厄庇墨透斯”是因为在铁血论坛发了一个《是谁指挥了松山战役》的帖子http://bbs.tiexue.net/post_3578072_1.html,一时吸引了大量眼球,才被王克西先生注意到,并留言取得联系的。这个考据帖子,查阅了大量史料,可以说第一次让人注意到第8军军长何绍周在松山战役中的作用,以往,他基本上被遮蔽在副军长李弥背后。这个研究是有突破意义的。拙作不过是多看了一些史料,并注意到第8军内部的派系矛盾,从而解释为何会出现何绍周、李弥各有拥戴者的情况。可以说,他们二人留给后人的印象轻重,取决于拥戴者留下记述的影响力,但是,客观的历史并不应该因为谁的人活得久、“话份”重就是最终结论。

所以,甚至对于松山战役亲历者后人的讲述,我内心里都会保持一定的鉴别状态,原因很简单:谁不说自己的老子厉害、功劳大啊。治史的人应有这份清醒:你不是某一个你喜欢的历史人物的代言人,而是历史本身的忠诚信徒。其实,客观呈现出来的历史面貌,对谁都有好处,不管是何绍周还是李弥。你们都很牛逼,但你们的追随者不必互相贬低。如果把这个观点放大,就是两个Dang都牛逼,都是民族中坚,但你们一骂仗,孩子们就糊涂了,外国人就会说:中国就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你们彼此正好抵消了。

唉,我们这些孩子走了多么长的夜路啊!

王景渊副师长,是松山战役中非常重要的指挥官,子高地爆破后就是他在一线督战的。何绍周非常信任他。另外,从寅高地扫荡到3号高地,也是他任一线指挥。

戈叔亚老师帮我联系到的陈启明,是陈载经的儿子(现在知道了,陈启明是陈载经的孙子,而其兄陈启元为长孙。在那个年月,陈载经的“历史问题”拖累儿子被打成“右派”,不敢与家人住在一起,长孙陈启元就跟爷爷陈载经一起生活,并听爷爷讲了不少往事。最近,我已经将陈启元推荐给凤凰卫视的编导毕蜂,希望能在“凤凰大视野”栏目正在制作的滇西战事专题片中,听陈启元讲讲爷爷的故事——博主补充)陈载经是荣3团第3营营长。注意,他本来是荣1师的副官主任,中校军衔,是他自己要求下营带兵参战的,而营长是少校军衔。这个举动,简直令人惊叹。他打的仗,就是子高地爆破后冲上去与增援日军肉搏,敢死队队长,战斗中负了伤。

戈叔亚老师在给我的信里说,看到陈启明短信中陈载经三个字,自己的眼泪就下来了。为什么?因为荣3团的团部副官崔继圣,在80年代戈叔亚刚接触到这段历史,就是他最重要的访问者。戈叔亚帮崔继圣做了口述史,而文中最重要的战斗描述,就是陈载经的敢死队这一仗。攻占子高地后,阵地上留下缠抱在一起而死的中日士兵62对,你的手插进我的眼,我的手握碎了你的睾丸,彼此的刺刀插在彼此的胸膛,这些尸体最后连打扫战场的人都无法分开。

我前面有个博文说,要给写到的松山战役老兵或后人,每人赠送一本书,现在终于完成了两个。

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我没有权力和财力为他们恢复纪念碑,只能把名字写在纸上,纸质的碑,也是碑吧。

在甘南拉卜楞寺,我看到喇嘛们在诵经。其实佛经里面,有一种仅仅就是无数佛的名字,千万次地念它们就可以。阿弥陀佛念千遍,也会灵验。此书首印10000册买完的日子,至少有10000人念过一遍英烈们的名字,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现在,在当当网、卓越网同类型图书中居于第一位的拙作封面,在我眼里就像是一个牌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