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试敏破伤风针”为何难求?
(2012-09-28 10:55:55)
标签:
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健康 |
来源:和讯网 2012年9月19日
核心提示
昨天,本报报道了一个6岁小孩撞伤后脑,四处寻找免试敏破伤风针的消息。报道见报后立即引起了各方关注,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有一说一》栏目、《现代快报》、《金陵晚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媒体也表示要对此事进行相关报道。这种全国告急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缘何难寻?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1
需用药患者有多少?
“苏北”每天就有一二十人
据了解,寻找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不在少数。
本月2日,本报曾报道,泰安镇李女士4岁的孩子脚被划伤,寻遍全城没找到免试敏破伤风针,后连夜前往宜兴寻药;之前,一位工人施工中被锈迹斑斑的钉子戳伤,送到城区一家医院治疗,也需要注射该药物。
记者从苏北医院、市一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每天都有需要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苏北医院每天注射该药物的患者多达一二十个。
2
这种药有多缺?
扬州各医院药店均没有
那么扬州究竟有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呢?前不久,本报曾做过一次调查,获悉市区的医院均没有。昨天,记者再次致电了苏北医院、市一院、武警医院等医院,同时联系了部分药店,医药公司等方面,均被告知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而且不仅扬州紧缺,全省乃至全国都紧缺。
“我们医院已经很久没有进到这种药物了,该药物属于血制品,血制品都很紧张!”苏北医院药剂科主任许建国介绍,这种药物来源有限,加上全国采浆站关了不少,因此很紧张。
东方医院药剂科主任卜满涛介绍,该院同样没有这种药物,医药部门几年来只供该院两瓶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3
为何这么紧缺?
“血荒”影响,无利可图
医疗系统有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人士告诉记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医药公司应有储备,因为需要应对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重特大事故等。此外,很多医院紧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与利益有关系,目前这种药物江苏省核定零售价为每瓶75.1元,但供货商出售时却卖到了180元/瓶,医院开票只能开75.1元/瓶,所以医院卖一瓶就要亏一瓶。此外,有的供货方必须要搭售其他药物才能出售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而搭售的药物都是不怎么用的药物。
另据苏北医院、东方医院等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出现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紧缺还与“血荒”有关系。据了解,该药的原料是人血,需要在人的血浆中提取。而现在血液来源主要是靠人们自愿献血,原料要求高且供应少。此外,从提取到加工再到上市需要将近9个月的周期。这也是紧缺的因素之一。从2011年8月1日起,在贵州的血浆采集站减少了5个,仅保留了一家,因此产能减少了75%。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上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就逐渐紧缺。
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吨。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2011年前三季度,采集单采血浆仅2909吨。去年全国需求量约500万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只生产了153万支。只有破解“血荒”等,才能根治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紧缺的难题。
4
有没有替代药物?
有,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用
据了解,这些患者中有的设法寻找,有的用其他药物代替,代替方法使用的是破伤风的脱敏治疗,即将破伤风抗毒素少剂量、多次进行肌肉注射。这一过程能让一部分原本过敏的人可以接受注射,但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可以,也不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出现过敏。
医院方面介绍,普通的“破伤风针”,其实就是破伤风抗毒素(TAT);所谓“免试敏破伤风针”,就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这两种都是预防治疗破伤风的药物。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通过注射TAT处理开放性创伤,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液,一般有效预防只有2-3天。
但TAT是一种动物血清蛋白制品,对人体有很强的过敏原性,因此注射前一定要做皮试,患者皮试过敏反应出现的几率为30%~50%,且有近5%的皮试呈阴性者,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并不在青霉素之下。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没有办法采取直接注射TAT的办法进行免疫保护。
为了减少风险,医护人员也倾向于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前一篇:血液制品行业仍需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