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血浆供应危机不仅是释放政策信号

(2012-04-19 11:37:50)
标签:

单采血浆站

血液制品

卫生部门

综合利用率

建设

健康

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2年4月19日

鉴于血浆供应与血液制品需求的矛盾,日前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单采血浆采集量。特别是东部地区,应当支持符合条件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单采血浆站”。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破解问题的政策信号提前释放,将会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新的转机。

    诚如此,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血浆站建设与实际运行受既定管理办法与体制变革的影响较深,如规定单采血浆站与一般血站不得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置,要求单采血浆站转制改革,实行企业化运作,这使得各地的血浆站发展受到了不小影响,可供血浆量不升反降了。所以,笔者认为,要鼓励建设单采血浆站,保证血浆供应的持续稳定,仅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出台还不够,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能让宏观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与实施办法,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让各项鼓励支持措施落到实处。

    从加强单采血浆站管理的层面看,早在2008年国家就颁布了《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对新血浆站的设置建设与一般血站在同区域内进行了限制性规定,这可看作是在当时情况下,为从严准入资格,加强审批控制,防止因布点建设不合理影响血浆供应市场的安全稳定而做出的强制要求。可面对血浆供应不足、血制品行业发展受影响的不利局面,在由卫生部适时推出的新政中,除强调要鼓励各地发展血浆站之外,对如何发展、如何把握原办法的限制要求未予明确。既然单采血浆站建设与管理目前仍适用《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其中相关限制性规定就应该遵照执行,那么,国家卫生部门在制定新政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配套出台既不违背原则要求,又有利于血浆站建设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或实施细则,以维护新政的严密性与实效性,使血浆供求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有必要引导地方政府在看待血浆站建设上提高认识,转变固有观念,对因总体规划建设需要,符合建站要求的,予以大力支持。

    从保证血浆站正常运行的角度分析,虽然国家将单采血浆站从同级卫生部门分离出来,交由血液制品企业全权运作管理,完成了身份属性的根本转变,但无论是对原血浆站转制成为企业单位后的接续管理,还是发展新的单采血浆站,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得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多方面支持,不仅要保证对血浆站基础设施建设及质量检测管理方面的项目倾斜与资金投入,而且要从行业管理上给予更多的帮促与引导,严格规范采浆服务行为。同时,要珍惜血浆来源,保证有限的血浆产出更多的血液制品,这就需要血液制品企业在工艺技术与产品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以更加成熟优化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损耗,增加成品产出率,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换句话说,只有做到血浆采供与加工生产前后连贯,双向用力,才能真正为实现血液制品行业转机带来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