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为刚:血浆短缺症结在于体制

(2011-12-22 18:43:38)
标签:

血液制品

单采血浆站

原料血浆

健康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1年12月15日

 

凝血酶原复合物俗称“九因子”,是乙型血友病人的唯一用药。近两个月来,这种血液制品在全国23个省出现断货情况。

 

12月11日,早年曾研究过血友病治疗的卫生部长陈竺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捐献了400毫升的成分血浆。在无法获得“九因子”的情况下,乙型血友病人会到门诊注射血浆替代。但单位血浆里只含少量的凝血因子,效果和安全性与浓缩的血液制品相差甚远。

 

事实上不仅是血制品,近期全国许多地区也出现了血液供应紧张的现象,血荒问题呈常态化的趋势。同时,一场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无偿献血宣传月正在展开。

 

年采浆量仅为需求量的50%

 

单采血浆,即把人体的血液经过离心机分离出血浆成分后,再把其余的成分还输到人体内。且单采血浆是中国目前血液制品唯一的原料。由于技术要求高,国内目前只有3家血液制品公司企业生产“九因子”。

 

今年8月,贵州有16家单采血浆站停止采浆,其中包括占国内血液制品60%市场份额的华兰生物公司的3家浆站。据了解,这3家浆站采浆量分别占华兰生物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总采浆量的39.29%和 36.69%。从那时,就可预测到接下来的血制品缺口。

 

卫生部网站显示,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吨。2010年,全国年采浆量为4180吨,只相当于需求量的50%;今年前3季度,采集单采血浆2909吨,比2010年同期降低约6个百分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千人口血浆采集量在10升/年以上,美国超过50升/年;而仲国千人口供浆量仅约为3升/年,远不能满足全国对血液制品基本需求的原料供应。

 

“血制品供应不足是体制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规定,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构成违法。因此,单采浆站提供的血浆是血液制品企业的唯一合法的原料。

 

深圳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朱为刚说,“我们(血液中心)跟血制品公司是两个概念,业务上完全没有联系。目前全国临床用血尚不能完全保障,血液从中心血站流向血制品企业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卫生部长献了400毫升血浆,但普通人想要献浆并不容易。目前全国各血站主要还是以采集全血为主,很多地方并不具备采集成分血的条件,“因为临床多需要的还是全血”, 朱为刚介绍。

 

朱为刚认为,血制品供应不足是体制的问题。地方政府认为单采浆站的管理是头疼事,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单采浆站数量不断减少,血浆原料也越来越少。“如果国家能改变政策,理顺架构,统一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原料血浆才能保证。”

 

另外,国内血制品企业的血浆利用率普遍偏低。朱为刚说,血制品短缺的另一原因是国内血液制品生企业的种类少,远远低于国外。新华社12月11日引用的官方数据证实了他的说法,全国只有12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种类达到6个以上,最多的仅为11个,一般企业只有4个,而国际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种类通常超过20个。

 

原料血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血液制品的研究与开发成了关键。陈竺11日表示,“十二五”时期,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本行政区域的单采血浆站设置,鼓励生产能力强、研发水平高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增加设置单采血浆站,从加强社会管理和关注民生的高度,支持和引导献浆工作的健康发展。

 

“献血献浆同样光荣”

 

陈竺在北京献浆时特意强调“献血献浆同样光荣”,这句话意味深长。

 

上世纪90年代,河南部分单采血浆站管理失控造成大量艾滋病感染,河南关闭了全部单采血浆站。之后,大量血浆站转移到了贵州和广西等地。由于卫生部门规定单采浆站不得与无偿机制的中心血站设置在同一行政管辖区内,因此单采血浆站都位于边远、贫困的县级地区。

 

供浆员的补贴问题也备受争议。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几乎所有单采血浆站都会以营养费等名目向供浆员支付一定的补贴,大多在每400毫升血浆200到300元之间,这个数额还在逐年增长。

 

也因为这些原因,献浆常与“卖血”和“贫穷”联系在一起。

 

“政府和社会要改变认识,不要认为献浆是丑事、见不得人的事,”朱为刚说:“事实上完全可以在城市设立血浆采集站,血浆和血液一样免费献,这也是国外的惯常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