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增长 产能有待提高
(2010-12-20 23:05:06)
标签:
卫武武汉乙肝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生集团健康 |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10年12月20日
2010年1~10月我国血液制品批签发数据解析(上)
我国历次多部委联合组织的专项检查和对原料血浆市场的整治成效显著,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法规强化、强制措施实施、产品安全性等都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此外,据各企业总结及上市年报透露,我国原料血浆采集量逐渐回升,企业正加紧生产血液制品。但尽管如此,血液制品市场短缺状态还难以迅速改变。
人血白蛋白
供应增加
价格下降
2010年1~10月共显示批签发人血白蛋白815万瓶(以10g/瓶,合并计算)。由于上半年投产量因批签发周期影响而不一定在10月公布数据中完全反映出来而显保守(部分药检所网页更新慢,数据公布略有延迟),估算实际量略微大一点,尤其是有些公司年底为了出具财务报告、上市报告,以及接受国资委审计,因此实际数量会增加,预计全年总量接近1200万瓶。再加上国外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人血白蛋白领域供货紧张态势大为缓解,这从部分厂家产品出厂价中可看出些端倪。例如,在四川省,一级经销商可以330元~340元/瓶的价格拿到大企业生产的白蛋白,以310元/瓶的价格拿到小企业生产的白蛋白。从批签发数据来看,华兰生物以83万支居本土企业第一位,其后分别为太邦、三九、康宝、卫武、中生集团武汉所。事实上,传统习俗上的所谓第一、二集团排序已被打乱,后起之秀纷纷抢滩市场。中生集团产能萎缩明显,整个国药系在人血白蛋白领域仅占9.8%的份额,距历史高峰时的26%下滑不少。看来中生集团整合阵痛尚未消除,整合并发挥集团资源、技术及品牌优势是摆在其决策者面前的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及十分紧迫的重任。
此外,进口人血白蛋白数量不断增长,占据市场39%的份额。其中,贝林CSL一枝独秀,占23%,几乎为本土头名产能的二倍;奥克特珐玛以8%的市场份额占据进口第二位;基立福以6%的份额位居第三。(详见图1)
静脉丙种球蛋白
供应趋紧
价格上扬
2010年1~10月共批签发257万瓶(以2.5g/瓶合并计算)
静脉丙种球蛋白,量能下滑明显,实际量略微大一点,估算全年总量为360万瓶左右。
从批签发数据来看,市场中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全部系国产成品。华兰生物、太邦、卫武、康宝、中生集团蓉生、同路分别名列该市场前六位。原来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大户生产减量明显,或许与网页公布数据慢有关,这些产能可能会在年底爆发出来。(详见图2)
以下八大原因导致市场上静脉丙种球蛋白供应紧张:原料血浆采集较高峰期有所下降;许多企业因技改、检修、GMP换证而停产,终端市场成品流通大为减少;少数企业仍向国外大宗出口,赚取差价及出口退税;自然发病率增加后催生市场需求;产品渠道分布异常,医院及临床上难进到静脉丙种球蛋白,其他环节以高价可拿到现货;批签发周期时间略长;特殊病种如白血病、川崎病等病例增加,致使短时间需求急迫;限制国外静脉丙种球蛋白制品,尤其是高端的最新成品进口。
Octapharma市场报告认为,国际上原料血浆供应剩余10%,且欧美捐浆员补贴费均下调10%,欧美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终端零售价下降20%左右(据BIOTEST市场报告),而国际上静脉丙种球蛋白的价格持续降低。由此可见,国外、国内静脉丙种球蛋白价格呈现有趣的“跷跷板”现象,即国外产品理性降价,国内产品涨价。
乙肝免疫球蛋白
供不应求
亟待突破
2010年1~10月公示乙肝免疫球蛋白批签发了155万瓶(以200IU/瓶计算)。从总体上说,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品为批签发数量最少的产品,较往常高峰期下降50%,但仍比去年同期增加50%,系目前市场上缺口最大的血液制品。有专业市场调研发现,接受调查的全国各省市93家医院中,普通医院缺货率为87.8%,妇幼保健医院缺货率为75.7%;各省市30家疾控中心,除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外的其余29家都表示缺货,说明该品处于断档期。
批签发数据汇总显示,在乙肝免疫球蛋白市场中,华兰生物、同路、太邦、卫伦、蜀阳分别居前五位,而以往的大户中生集团鲜有产品供应,绿十字产品上市量较少,卫武光明、上海新兴、哈世亨等未有批签发记录。(详见图3)
六大因素导致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品短缺:特免血浆采集周期长(约200天);实施血浆检疫窗口期追溯(约60~70天);产品自检及批签发周期长(约75天);特免抗乙肝抗体血浆采集难,企业出于逐利需求而将组分投产其他免疫球蛋白;以往生产大户如中生集团上海所、天坛生物等停产;自然疾病需求(乙肝母婴阻断和肝移植受体用药)增长。
目前一些地方物价部门对乙肝免疫球蛋白价格上调了40%~50%,这极大地促进了厂商血浆免疫、采集和生产的积极性,且乙肝免疫球蛋白业绩对厂家交出绩优利润报表贡献较大,预计未来该品供应量将上升,能有效缓解市场紧缺状态。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顺势增长
利民利国
根据批签发数据,2010年1~10月共上市流通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约197万瓶(以200IU/瓶合并计算),较去年同期增长130%,这也是血制品细分产品中唯一超期增长的品种,其市场容量大幅扩大。我国属于狂犬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国家,政府部门努力严密防控,基础人群大,致使该市场增长迅速,预计全年总量接近300万瓶。
从数据看,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市场中,三九集团湛江双林以占55%的份额拔得头筹,中生集团武汉所位居第二,山东太邦、黔峰、卫伦等企业产能下滑,一些具有生产批文的企业(如深圳卫武光明等)未见批签发记录。(详见图4)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产能回升
市场看好
从批签发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共出货111万瓶(以250IU/瓶计算),实际上市量略微大些,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8%。在该市场中,华兰生物、泰邦、中生集团武汉所夺得前三甲,中生集团蓉生等企业产能略有下降,往年的出货大户山东太邦、黔峰等企业产量下滑明显,具有生产文号的上海新兴、卫武等企业未有该品上市记录。预计全年中生集团上市供应250万瓶左右。
由于破伤风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将呈现小幅度增长态势。上游免疫原供应不足或垄断经营,致使国内不少有文号的企业因无法正常获得内毒素(免疫抗原)而“望原兴叹”,因此开拓内毒素来源,及时获得破伤风疫苗或内毒素是扩大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产能的先决条件。此外,在所有特免类产品中,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零售价相对较低,而其他工艺大致相仿的特免品价格均较昂贵,因此该品价格将有望上扬。
前一篇:华兰生物子公司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
后一篇:2010医药商业并购大潮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