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年需“乙免”上万支
(2010-04-23 08:01:24)
标签:
乙肝单采血浆站中南医院武汉杂谈 |
来源:荆楚网 2010年4月23日
“武汉每年至少有5万多名孕妇产子,按照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7%左右估算,约有3000多名新生儿需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再按照全程3针计算,需要1万多支‘乙免’。”
昨日,中南医院妇产科教授李家福等几位专家受访时用这道“算术题”测出武汉的“乙免”需求量。这个量远远低于狂犬免疫球蛋白,但其紧缺量却远远高于后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
原料紧张,致使货源紧张。“乙免”所用原料是已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抗体的那部分特定人群的供血。这部分供血是有偿的,由生物制品厂家向相对固定的人群有偿收购。但近几年国家规范有偿供血和单采血浆站,取缔和关停了部分单采血浆站,血浆原料减少,这是全国范围的原因。
据了解,供给本地的厂家主要有两家:“华兰生物”和“成都蓉生”。华兰生物负责湖北销售的人士说,该厂前两个月没有产品上市,因此拿不到货,本月刚刚出了一批货。
价格因素是导致本地货源紧张的又一诱因。武汉一家药品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湖北省“乙免”的政府招标采购价较低,且低于周边省份,绝大部分供应商嫌在本地医院赚不到钱而把货转到其他省份,或者直接卖给零售药店,200单位/支少说要多卖100多元。厂家和经销商认为其利润太低,因此不愿意向医院供货,而选择了调货到省外(如河南),部分生产企业控制生产数量甚至停产。
血源危机和市场调控失灵,就像两座大山一样压住了“乙免”在武汉的销路。
链接
同济医院感染科田德英和中南医院妇产科李家福介绍,临床上,真正需要“乙免”的人群共有三类:母亲怀孕时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子女、肝移植病人以及为乙肝病人手术时意外受伤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尽管随着计划免疫推广,乙肝发病率大降,但中国仍然是乙肝大国,病毒携带者及病人已逾1亿,“乙免”有一定的使用基数。
前一篇:药监局再曝腐败窝案5人被批捕
后一篇:乙肝免疫球蛋白告急的背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