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加强血液制品管理的建议

(2008-08-19 23:03:00)
标签:

杂谈

来源:九三学社网

    凝血因子与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在全国日趋紧张,部分产品更处于断货状况,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加快审评和审批速度,在这方面采取优先受理、优先审评、优先检测,一切优先安排;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提高原料血浆的综合利用度。批准进口基因重组八因子;优先安排生产八因子,并为三家企业紧急调拨了一些血浆,这些措施可暂时缓解凝血因子的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液制品短缺的问题。

    2004年5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开展了单采血浆站整顿行动,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关停了36家、涉嫌有违规的或不具备单采浆站的基本条件的单采浆站。在非法采浆得到遏制的同时,我国年采浆量也从原来的4500-5000吨,下降到3000余吨; 2006年4月卫生部会同发改委、国资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九个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单采血浆转制的工作方案》,按该规定,对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免疫任务的国有独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对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的国有独资单采血浆站,采取整体资产无偿划转的形式接收。对其他血液制品企业实行有偿转让,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家国家企业获的无偿的转让,均是高价收购;此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国内技术先进、综合实力强的大型血液制品企业无法得到足够的原料资源,为了获得血浆不惜花数千万元去收购异地的血液制品企业,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简单地堵住了非法采浆的漏洞,却未提出任何合理解决减少的血浆如何补充的办法,是导致今日血液制品紧张的根本原因。在目前血浆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是尽快开放采浆站,我国血液制品条例中规定,“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而《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已明确规定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与单采血浆站脱钩,不再设置单采血浆站”。目前可以设置单采浆站只有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如果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对于血液制品生产单位除了必要的管理与监督,还能给于生产单位更大活动空间则有可能改善血源紧张的现状。

    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该规定可能对单采浆站的发展形成限制,实际上血站采血主要是采集血液,用于临床救治病人,主要血源来自公众无偿献血;而采浆是采集血浆,主要用于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生物制品,其主要血源是来自由浆站招募的供浆者,是有偿的,其主要管理是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来负责管理,二者并无冲突和矛盾,并没有必须分开设置的必要;此外,建立规模化的单采浆站有利于血液制品对原料质量控制,提高制品安全性与制品质量,是把我国的血液制品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果单采浆站的设置不能与无偿的一般血站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对一般血站的定义是指设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的血液中心: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的中心血站以及在离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血液的县(市)设立的中心血库:能设立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的城市,一般交通比较发达,可以更容易的招募供浆者,如果这些大中城市不能设置单采浆站,单采浆站只能处于交通闭塞的山区或边区,除难以保证有充分的血源,非法/违法采血行为,如超采、频采、跨区采、冒名顶替等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些单采浆站,不易于浆站的管理。 为此,建议我国卫生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正视我国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主要来源是有偿献血的现实。

    我国用于生产血液制品的血源紧张的另一原因是,供血者人数偏低,我国目前供血者多数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农民,尽管对这些人的称呼是献浆者,依然是无偿献血,给的是营养补贴,而公开的秘密是,这些人是通过献浆来获取他们养家糊口的生活费用,补贴钱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献浆的积极性,随着经济发展与物价指数上生,原有85元/600ml的补贴标准如果不提高,让献浆员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才有可能为血液制品的发展提供保障。

    为此,建议卫生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协商,修订不合理的管理条款,重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单采浆站审批管理办法,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以尽快批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开办单采浆站点,修订新的献浆员补贴标准,保障解决血液制品生产以满足百姓的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