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梅花诗(上)

标签:
杂谈文化情感休闲 |
分类: 百草园 |
http://s10/middle/5392f607ga7893ac053b9&690
《徐光启全集》(朱维铮、李天纲编)录有徐光启写的梅花诗四首:
其一
江南梅花白如雪,蓟门看雪忆梅花。千葩笼月轻香度,一榦①临风瘦影斜。
其二
鼍②湖矶上何年种,放隺③山前几树开。昨夜蕋④珠宫畔过,梦回携得暗香来。
其三
早春花事盛吴越,谓是飞琼谓弄珠。驿使相逄⑤频借问,有谁凭寄一枝无。
其四
江南佳丽艳阳辰,不愁桃李不纷纶。惟君领得东风意,散与群芳次第春。
***************************************************************************
字义注释:
①榦:gān
②鼍:tuó
③隺:hè
④蕋:ruǐ
⑤逄:páng
***************************************************************************
梅花以寒冬兆春、冷香绝尘著称。徐光启的四首梅花诗,均以此意向落笔。但徐光启的梅花诗,另有一股清新之气。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近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诠诗之通径。由此四首梅花诗,可管窥徐光启之志高情雅,独树一帜。
其一“江南梅花白如雪”,似意取卢梅坡的“雪“、“梅”相映成趣。梅花盛开时节,如江南无锡的梅园,南京的梅花山,杭州的超山和西溪湿地,苏州的香雪海,都是赏梅胜地。尤其是无锡梅园,更以梅花驰名。园中植梅上万株,兼有“香海”、“招鹤”、“湖石”、“梅林”等别致园景。每到冬春之交,白梅盛开,繁花似雪。王成义编《徐光启家世》录有徐光启该诗扇面手迹,落款写“馆试忆江南梅花”。想必当年徐光启身在京城参加考试,心情即激动又颇有些紧张。遥想远方的江南,冬春时分,正是赏梅佳节,意会在江南梅园赏花时的心旷神怡之感,不禁心驰而神往。
“蓟门看雪忆梅花”。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的蓟丘古称蓟门。朔方的雪,在诗人徐光启的心目中,恍如江南的梅。雪在眸中飘扬,而梅在心中浮现。睹物更思人,今年故乡的梅花依旧盛开吗?梅花倘如眼前的飘雪般纷扬,那么亲人们是否安好无恙?亲人们倘安好无恙,那么他们是否在此时此刻,正一边欣赏着如白雪一般的梅花,一边也在想念远在北方的、伫立在漫雪中的游子?
蓟门看雪人独立,江南梅花犹自开。诗人徐光启的景语,充满了思乡的赤子之情。忽而让我联想起传唱很广的流行歌曲“北国之春”来:“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站在这茫茫的北国的雪景里,怎么能让诗人不回忆起故乡的梅花和故乡的亲人呢?
“千葩笼月轻香度”。他乡夜、故乡夜,别样寒冬别样梦寐;雪花白,梅花白,几重轻香几重情怀。诗人身在北国,心尚余留南园梅香。雪夜山静,明月照心。难道就此陷于离愁别绪?拔山涉水,风雨泥泞,从遥远的江南来到北国,为的是什么?不正是为实现自己报孝父母、造福家邦的理想吗?高堂亲虽在,妻儿尤所待,但好男儿不坠青云之志,难撼白首之心。望着周遭沉寂的雪景,雪花千片,当值千言家信;又想故园梅海,梅花万朵,难抵万般真情。星夜里眺望穹苍的冰心曾叹息说:“万能的上帝,我承何福,我又何辜?”在这北国的雪夜里,诗人徐光启会怎么想呢?大约人心都是相通的——与其无端地思念,不如诚挚地托付,把一切都交于上主手中,因为他的安排美好而又周全。
这么一想,心胸突然开朗起来。啊!故乡的梅香,似乎穿越了万水千山,穿越了迢迢征途,揉合着北国寒雪的晶莹,飘荡又飘荡,在耳边,在唇际,在鼻尖,在眸前,在心底……
“一榦临风瘦影斜”。从其一的四句诗语看起来,诗人的思想似乎始终围绕着江南的梅花。不过,这最后一句,却是诗人内心如江南梅花般虬枝韧质的写照。唐诗有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心中充满浩然正气,何惧暴风骤雨;总有雨过天晴之日,再看岸阔帆悬。月下临风的梅花,虽然孤零而瘦削,但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承受了夏的酷暑、秋的寂寥、冬的风霜之后,梅花超越了自己,梅花坦荡了,梅花更显坚韧。
都说梅花有傲骨,谁知严霜曾相逼;从此不畏风和雨,虬枝韧质是梁脊。诗人从小便怀有崇高的志向。如今,眼见在天主的恩宠助佑下,在良师益友的指点迷津中,经过千辛万苦、重重考验之后,前景逐渐柳暗花明。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还有什么阻碍能让自己踯躅不前呢?此时此刻,诗人深深感觉到圣神的微风飘拂不断,恩宠的轻香已萦绕心灵。于是,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力量,让他定心止观:此生衣带渐宽终不悔,自甘一榦临风瘦影斜……
(未完待续)
参阅:
《徐光启全集》朱维铮、李天纲编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明诗话全编》吴文治主编
《徐光启评传》陈卫平 李春勇著
《徐光启家世》王成义编著
《徐光启与利玛窦》徐秋鑫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