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炽热的冰雪大陆(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南极:炽热的冰雪大陆(一)
李牧
2012年12月30日,中国“雪龙”号科考船30日到达历史最南纬度——南纬75度01分,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在罗斯海区域选址工作正式开始。继续深入研究南极,成为中华民族送给自己的岁末厚礼。
全球化趋势加速,资源消耗严重,在这个背景下,地球南北两极成为国际政治焦点。冰冷的南极升温。
南极与北极相同之处,是二者均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甚至基本的测绘也没有完成。二者不同之处是,北极圈内自古以来有人类生存,周边国家领土亦直接延申进入北极圈。有关北极的争夺,以邻国划界问题为主。而南极,自古无人类生活工作,今天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依据基本不脱“发现原则”和“插旗”,证据薄弱。
焦点冰盖
国际上通行的南极概念,指南纬60度以南地区,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
整个南极大陆95%以上被厚厚的冰所覆盖,犹如戴了一顶巨大的“白帽”,被称为“冰盖”。
南极洲矿物有220多种,石油储量千亿桶,天然气5万亿立方米,冰盖之下和周边海底中的可燃冰,埋藏量超过地球上现存石油加煤炭的总和。南极洲还是个巨大的天然的淡水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蕴地。南极的可开发性相当高。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2006年世界十大旅游胜地排行榜时,南极名列第二。专家预计100年内,在全球变暖趋势作用下,南极将适合人类居住。
目前南极做为人类公共财产,向全世界开放。各国在遵守1959年《南极公约》前题下,冻结主权,和平科考。在共同的游戏规则限度内,南极的政治温度正在上升。
美国自二战以后,每年派往南极的人员
超过1000人,拨款每年超过2亿美元。近年来,美国还打算修建一条横跨罗斯冰盖长达1600公里的冰上高速公路。这条公路一旦建成,美国即可实现南极全境的战略控制。
争夺最明显的就是各国申请新建、扩建南极考察站和特别保护区。2006年6月11—23日,英国爱丁堡召开第29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5个国家提出要新建或改扩建考察站的计划,是历史上申请最多的一次。印度提出将在拉斯曼丘陵保护区内建立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依据是“当1.3亿年前南极大陆和南亚次大陆都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印度板块和南极板块连在一起,印度的圣河哥达瓦里河曾经流过南极的拉斯曼丘陵。”别国代表和新闻界啼笑皆非,印度人理直气壮。
2007年4月30日至5月11日,印度新德里召开第3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美国提出的特别保护区面积达26400平方公里,是此前最大区面积的百倍。这次会议上,中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两年前联合提出的拉斯曼丘陵特别保护区计划,经过两年修改、争取获批准。中国首次独立提交的格罗夫山特别保护区计划,中澳共同提出的阿斯曼湾特别保护区计划,都在这次会议上进入讨论修改程序。
本文发表时,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在南极奋斗。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正在南极地区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前一篇:中国西部建设与阿克赛钦地区
后一篇:南极:炽热的冰雪大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