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 行医枫叶国
(2012-03-24 02:33: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加拿大 |
移民故事 行医枫叶国
李牧
这段时间讨论加拿大移民生活,我的相关博客和微博给朋友们留下了一个“技术移民大改行”的印像。这多少是本人信息传达不全面的责任。
医师和律师是西方发达国家收入高的工作。总体上医生收入高而稳定,律师从个人角度有发展机会。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多从律师出身,而鲜有医生出身的。
一代移民,通过自我奋斗,当上律师医师的大有人在。近年加拿大进入老年社会,医师短缺一日甚于一日,技术移民大有机会。我认识的人里,颇有国内医生移民后考下牌照的。
来自东北的刘先生温文尔雅,平静而从容。很难从他的面相上看出此人的坚毅。在北美,完全靠技术发财的有两种人:电脑工程师和医生。前者最好的例子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有一批华人工程师,靠微软股票成了百万富翁。后者,最好的例子就是刘先生。
刘先生出身东北一所省级医科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留校,在附属医院当外科医生。中国的外科医生,在国内比在国外好得太多了,这也是外科医生留学后纷纷归国的基本原因。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这句民谚并不准确。中国省级大医院的一个外科医生就是一个百万富翁,这是不用争论的。可刘先生出国了。先在美国留学,后来在八十年代末移民加拿大,成了当时为数很少的大陆技术移民。加拿大是1990年代才开始面向中国大陆大规模吸纳移民的。
他打过各种LABOR工,也读书。但他最后的目标,是当医生。八十年代末,加拿大公开排斥新移民当医生,在资格(qualification)考试中,这个杰出的中国医生三次被判不及格,考官在各种细节上找他的麻烦。用中国话说,他连考了三个59分。历尽波折,从备考到轮候实习,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在行医生涯中,语言是刘先生最大的压力。来的病人操着南腔北调的英语,如果他听错了主诉,产生误诊,责任全由他负,出了事故,千辛万苦考来的牌就没了。
今天,刘先生一家四口住在2003年花八十几万盖成的豪宅中,二儿子是在加拿大出生的。
为了节省自己的精力,也为了更正规些,他雇了个金发碧眼的医学秘书,每月薪水四千多加元。每天,刘先生只工作到下午三时。多做也要多缴税,而且自己还累,也没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犯不上。这方面,他的思维更像一个西人而不像一个中国人。
顺便说一下,温哥华的房价十年来暴涨,刘先生的房子,现在估价,最保定也得在二百万加元以上。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http://t.sina.com.cn/limu